秦安:美軍和北約在俄邊境加快集結,是拜登作秀,還是大戰將至?

導讀當地時間11月2日,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在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國防部聯合委員會會議上表示,北約加大了在俄羅斯邊境附近的兵力部署,自2月份以...

當地時間11月2日,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在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國防部聯合委員會會議上表示,北約加大了在俄羅斯邊境附近的兵力部署,自2月份以來,俄羅斯邊境附近的北約部隊人員增加了2.5倍,人數超過3萬人,在不久的將來可能還會增加。

看到這種情況,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美軍和北約部隊會不會進入烏克蘭?畢竟,美國101空降師4700人已經在羅馬尼亞集結,距離烏克蘭邊境僅僅5公里。這一次俄羅斯國防部長親自爆料,自今年2月以來集結人數暴漲,已經超過3萬人,自然對俄羅斯有很大的壓力。

這時候我們做出判斷,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拜登看到烏克蘭實在達不到目的,尤其是俄軍動員30萬大軍到位,把澤連斯基扛不住,不得不自己親自下場;二是美國中期選舉就這最后兩周時間,拜登為了選票,公器私用,美軍和北約部隊“演戲”,配合國內選舉。其實是用戰爭恐嚇的手段,驅動選民投民主黨的票,支持拜登。

秦安的觀點,美軍和北約依然不會下場,也就是說依然是拜登在“演戲”。為什么這樣講呢?至少有三點理由。其一,沒有意愿干,烏克蘭危機爆發,拜登打的是坐山觀虎斗的“代理人戰爭”,“遞刀子”是最基本的方式。因此,開始就確定了“不戰、不派、不設”的三個原則,即不與俄軍直接開戰,不派維護部隊進入烏克蘭,不設立“禁飛區”。這“三不原則”,根本上就是一點,美軍不能直接下場作戰;其二,沒有膽量打,拜登不敢和俄羅斯拼命。自從有了核威懾,核大國不敢輕啟戰端,這已經是正常人類的正常思維,核戰爭沒有贏家,拜登們富得流油,也必然灰飛煙滅,所以他們更怕。

其三,沒有準備好,美軍并沒有做好開戰的充分準備,三萬人抗衡不了俄軍剛剛動員的30萬。俄羅斯不是伊拉克,也不是阿富汗,美軍出動幾萬人就可以壓著打。從目前跡象看,美軍做好作秀的準備,但不敢和俄軍開戰。其四,沒有好時機,要取得勝利,“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大家都知道,寒冬是俄羅斯的天然盟友,法國的拿破侖、德國的希特勒,都是在軍事力量和嚴寒天氣的雙重打擊下失敗的,美國的拜登不會在以身試法。這個道理就算拜登老糊涂了,美軍將領們還沒有糊涂。

但拜登在中期選舉的最后兩周時間肯定會有動作,既然“演員”都到位了,就要表演一下,俄羅斯要堅決反擊,防止美國和北約得寸進尺。

在中國方向,之前文章分析過,重點依然在金融戰和網絡戰。金融戰大家已經有切膚之痛了,得繼續以戰爭思維,在國家最高層面應對,不可疏忽大意。網絡戰,還是要強調2019年11月4日,美國糾集日本、印度、澳大利亞、捷克等超過十個國家,在中國臺灣地區已經搞過的“聯合網絡攻防演習”,將針對大陸的網絡攻擊,作為超越“搶灘登岸”的置頂選項。

在整體策略上,中國始終和俄羅斯“肩并肩、背靠背”,打好道義、經濟和火力三個維度的博弈。在高緯度的道義戰,聯合上合組織、金磚國家等,把去霸權化,去生化武器化進行到底;在等維度的經濟戰,加強中俄之間的互補性合作,去美元化,尤其在上合組織和金磚國家之間,盡快加強去美元化進程;在火力戰方面,解放軍不僅僅日夜磨礪“能打仗、打勝仗”的本領,更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抓住時機去“臺獨”化,促成國家全面統一。

在這方面,烏克蘭危機對我們有教科書般的意義。就比如說與鄰國并肩戰斗的問題,這次大會后越南領導人第一個訪華,是一個很好的征兆,擊碎了美國企圖以越南為支點、跳板遏制中國的狼子野心。這方面,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關系是個典范。此次紹伊古也表示,與西方對抗的加劇以及北約在其東翼增加兵力部署,不僅直接威脅到俄羅斯的安全,也讓俄羅斯的盟友白俄羅斯受到威脅。

最后,談到遏制美國霸權的問題,依然要強調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而且要在對比烏克蘭危機的過程中,看到我們的優勢和不足。比如,我們就沒有俄羅斯的油氣和糧食資源。而美軍在不敢直接和解放軍作戰的情況下,最想摧毀的,其實是中國的經濟。從鴉片到芯片,其本質都是一樣的。

這方面,俄羅斯戰略很清晰,紹伊古指出,目前的局勢對美國有利,美方企圖利用這一局勢保持對全球的領導地位并最大限度地削弱其他國家,這其中包括其歐洲盟友。整個西方的主要目標是摧毀俄羅斯的經濟、軍事實力。

一句話總結: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視野,打一場中俄聯合反對霸權的阻擊戰、總體戰、人民戰爭!

秦安,2022年11月3日,成都溫江。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