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爾茨今天訪華:奉行一中政策

導讀德國總理朔爾茨今天將訪問中國。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首位訪問中國的七國集團(G7)領導人。他的前任默克爾在16年的總理任期內對中國總共...

德國總理朔爾茨今天將訪問中國。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首位訪問中國的七國集團(G7)領導人。

他的前任默克爾在16年的總理任期內對中國總共進行了12次正式訪問,鞏固了中德友誼。


果然,朔爾茨臨行前在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和美國“政治”新聞網發表的文章,一開頭就提到默克爾:“距離我的前任上次訪問中國已經整整三年了。”

他說,這三年里,我們面臨的挑戰和風險增加了——不論在歐洲還是在東亞,當然,也在中德關系中。在這三年里,世界發生了根本變化,一方面是新冠肺炎的大流行,另一方面是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軍事沖突。

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德高層會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實現,“因此,直接對話現在變得更加重要”,“我才來到北京”。

朔爾茨在這篇發表的文章里談到五個要點:

第一, 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5年或10年前的中國了。

第二, 不僅中國發生了變化,世界也發生了變化。“沒有一個國家是另一個國家的‘后院’。多極世界中出現了新的權力中心,我們的目標是與所有這些中心建立和擴大伙伴關系。”

第三, 即使在形勢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中國仍然是德國和歐洲重要的商業和貿易伙伴,我們不想與之“脫鉤”。

第四, 我們同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一樣,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臺灣《聯合報》網站11月3日的報道

第五, 我在以德國聯邦總理的身份前往北京的同時,也是以一個歐洲人的身份去的。這不是說我可以代表整個歐洲說話——那將是魯莽和錯誤的——但訪問前夕,我與包括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內的歐洲伙伴以及跨大西洋國家保持了密切聯系。

英國《衛報》說,朔爾茨這次也將跟默克爾過去一樣,帶著一個由首席執行官組成的代表團前往東方。最有名的是化工公司巴斯夫、汽車制造商大眾和寶馬——這三家公司去年主導了歐洲在中國市場的投資。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這個豪華代表團中至少包括12家大企業,分別是金融業的德意志銀行,汽車業的大眾、寶馬集團,化工業的巴斯夫、瓦克化學集團,能源業的GeoClimaDesign,食品業的喜寶(Hipp),運動品牌阿迪達斯,制造業的西門子,醫藥與生物科技的默克集團、德國拜耳、德國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

上周,朔爾茨力促達成一項協議,允許中國國有航運公司中遠集團 (Cosco)收購德國最大港口漢堡三個碼頭24.9%的股份。德國《商報》日前引述政府消息人士的話稱,德國還計劃批準中資企業收購德國半導體技術公司Elmos的芯片生產工廠。

漢堡港

期待德國總理會代表美國和G7在臺海問題或所謂“人權”問題上挑釁中國的西方人士表示了失望。美國咨詢機構榮鼎集團的中德關系專家巴爾金表示,當德國大企業的CEO們坐在隔壁房間里想談投資的時候,德國總理將“很難對中國傳達強硬的信息”。

英國《衛報》3日的一篇文章說,德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如今嚴重依賴中國的鎂、稀土、鉍的開采能力,以及提煉鋰、錳和鎳的能力,而這些原材料對于數字經濟和可再生能源技術而言至關重要, “你可能在兩個冬天之內就能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而我們如果從現在開始開發新礦,以替代從中國進口這些原材料的話,可能需要10年。”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