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大批來襲,殲20起飛迎戰,未來空戰就這么打?這想的太簡單了

導讀據軍事專家PY綜合分析指出,網絡上許多軍事愛好者對于未來空戰進行設想,都有一種簡單化思維的傾向。無非就是F-22和F-35戰斗機大批來襲,我...

據軍事專家PY綜合分析指出,網絡上許多軍事愛好者對于未來空戰進行設想,都有一種簡單化思維的傾向。無非就是F-22和F-35戰斗機大批來襲,我方反隱身雷達發現,隨后殲-20起飛迎敵,即“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模式。然而敵方的思考要復雜的多。早在需求聲稱階段,F-35A五代隱身戰機就被美軍寄予“革命”的期望。

這個“革命化”包含著高技術革命、戰術革命、信息革命、作戰理念革命、軍事學說革命等多個方面。而其背景則是對“信息戰”環境下“空海一體戰”的理解運動的新發展。現在按照美軍的看法,F-35系列戰機的“革命化”效果已經顯示出一部分了,以后還會有一個加速呈現的前景。這首先是因為F-35系列戰機擁有“感知融合”功能。

即根據“分布式作戰”的思維,F-35可加快作戰速度,改善作戰效率。這時的F-35身兼三重角色,既是感知末端,又是感知器搭載平臺,還是感知系統本身,更是“感知戰”的攻擊單元。作為第五代多用途戰斗機,F-35具備了反應敏捷的“神經中樞”。因此,它便可以引領并率先利用全新的作戰模式,在攻擊目標時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并將其適時地發展成一種信息搜集與集成平臺,在“網絡中心戰”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俄羅斯的某些軍事專家曾經不屑于這樣的思路,認為F-35戰斗機機動性不強、作戰半徑不大、武器搭載能力也不足,充其量就是“一臺會飛的電腦”。可恰恰就是俄羅斯空天軍,在烏克蘭戰斗了大半年竟不能取得完全制空權,損失巨大。俄羅斯空天軍的最大劣勢與其說缺乏精確制導彈藥,不如說在實施“感知戰”方面能力低下,壓根就不比得到西方支援的烏克蘭空軍更高明。

而美軍的“作戰云”構想早已走向了現實,傳統的海上編隊和地面作戰集群與最先進的隱身戰機、無人偵察機和新型遠程隱身轟炸機連接下形成高度融合的作戰體系,形成“作戰云”。而不久之后新型隱身B-21轟炸機將問世,其表面數據雖然看上去不如B-2,但其與“作戰云”的融合程度卻是B-2無法比擬的。俄羅斯的圖-22M、圖-160相比之下還停留在上個世紀,更成問題的是——俄戰略高層并不將其視為問題。文/PY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