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為打壓中國,尤其是遏制中國高新產業的發展,美國已經使出了渾身解數。比如加拿大就是美國的重要棋子,在“孟晚舟事件”中,我們已經清楚地看到了加拿大的作用。
而這回,加拿大又開始對我國的新能源產業動起了歪心思。據觀察者網報道,加拿大工業部已要求三家中國企業剝離在加拿大鋰礦公司上的投資。
很顯然,加拿大政府此舉是沒有道理的,這既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也違背了西方國家鼓吹的“自由市場經濟”。
但加拿大政府依舊在為自己辯解,并且拋出了一個西方世界慣用的理由,那就是中國的投資“威脅”到了加拿大的“國家安全”。
但其實在中國企業的投資項目上,加拿大政府給出的這個理由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因為早在中企全資收購加拿大新鋰公司時,加拿大相關部門就已完成了“國家安全”層面的評估。
加拿大經濟開發部長商鵬飛曾明確表示,有足夠多的信息表明,讓中國企業全資收購加拿大新鋰公司并不會威脅到加拿大的“國家安全”。
然而現在商鵬飛全盤推翻了自己之前的結論并且宣稱,如果外國企業的投資對加拿大的“國家安全”以及重要礦產的供應鏈條造成了威脅,加拿大政府就會立馬采取措施。
看來加拿大政府是毫不在意自己的臉面了,他們刻意針對中國企業的圖謀已經暴露無遺。
雖然對于加拿大政府出爾反爾,強制企業撤資的行為,相關中企已表示風險和損失都在可控范圍內,影響不是特別大。
但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任由加拿大政府胡作非為,擾亂國際秩序。正所謂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要是我們不拿出強有力的措施應對,往后就更難保證眾多海外投資的安全了。
對于此次加拿大的無理行徑,我國外交部已經做出了回應。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加拿大政府的做法已經嚴重違背其所標榜的市場經濟準則,也違反了國際經貿規則的相關規定。
此舉既會阻礙加拿大相關行業的發展,也會破壞國際供應鏈的穩定,中方敦促加拿大政府停止對中企的無理打壓,中國將繼續堅定維護本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
其實客觀來說,加拿大要求中國企業撤資的做法也不符合加拿大自身的利益。因為這不僅會直接危害到加拿大相關企業的盈利,也會嚴重影響加拿大的信譽,破壞加拿大的投資環境。
現在被針對的中企,那往后又會是誰呢?這一點大家都能想得到,所以長此以往,恐怕就沒誰愿意冒這個險去加拿大搞投資了。
那既然如此,加拿大又為什么要做出這個并不明智的選擇呢?我們知道,近些年每當加拿大對中國采取一些挑釁動作,背后一定是美國在作怪。
這回加拿大要求中企剝離對鋰礦石的投資就有值得思考的地方,鋰礦石是生產電池的最重要原料,而在中國重點發展電動汽車行業的當下,汽車電池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為了保證電動汽車行業的穩定發展,我國必須擁有大量的鋰資源以保持汽車電池的供應。據了解,世界上超過半數的鋰資源都流入了中國,但這直接引來了美國的忌憚。
電動汽車行業興起,美國等西方國家也不想放過這個賺錢的好機會。所以在他們看來,中國是自己的唯一“挑戰者”。
為了占據競爭優勢,美國想盡了各種辦法來阻礙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以便美國電動汽車在世界市場上占據壟斷地位。
而這,或許就是加拿大要求中國企業從加拿大關鍵礦產公司撤資的主要原因。但事實上我國獲得鋰資源的渠道非常豐富,并不是非加拿大不可,而且中國本就是世界上鋰資源儲量靠前的國家之一。
也就是說,即便加拿大此舉得逞也不會對中國造成什么影響,就更別提資源“卡脖子”了。再一個,我國在發展電池上還有別的路可以走。據了解,我國相關頭部企業正在攻關無任何稀有金屬的固態鈉離子電池。
一旦這種技術趨于成熟,我國就將在電池技術方面對其他國家形成降維打擊,到那個時候加拿大的鋰礦還會這么吃香嗎?至少對中國來說不會了,所以說白了加拿大要求中企撤資的行為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他們此舉傷害不到中國利益的根本我們也不能容忍,該出手時就得出手,對方怎么做的,我們就以牙還牙,對等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