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即將進入方艙,應該準備些什么?方艙里的生活是怎樣的?滿足什么條件才能出艙?面對市民群眾的種種疑惑,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方艙醫療隊隊長匡煜坤作出了解答。
入艙必備用品有這幾樣
南方+:如果被通知要入住方艙,市民該準備哪些東西?
匡煜坤:若收到前往方艙的通知,首先應攜帶好個人用品,包括換洗衣物、洗漱用品等簡單的生活必需品,保證基本生活的正常進行。其次,可以自行攜帶書籍、畫冊等文娛用品打發時間,提升隔離期的生活質量。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手機是入艙必備,隔離期間的信息填報、資料收集等操作都需要使用智能手機;如果確實沒有智能手機,方艙內的醫護人員和志愿者會提供協助。
南方+:老人、嬰幼兒等特殊人群,也會進入方艙嗎?
匡煜坤:方艙原則上收治14歲到60歲的人群,但考慮到有的患者確實需要與親人同住,在特殊情況下,超出年齡段的老人、小孩也會被收入方艙。
據統計,中山一院艙內目前收治的患者中有47位是14歲以下的兒童,年紀最小的僅有兩個月。為讓嬰幼兒更容易適應艙內生活,醫療隊已要求餐飲方提供粥食為主的兒童餐,后勤部則保障奶粉、紙尿褲等嬰幼兒用品,工會和黨辦還提供了畫筆、兒童讀物等。
中山一院醫護人員在方艙中工作
明日有望迎來大批出艙患者
南方+:滿足什么樣的條件才能出艙?
匡煜坤:依照目前標準,出艙者需在艙內隔離滿7天并完成兩次間隔24小時以上的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或Ct值大于35,才能安排出艙。簡單來說,就是要確保出艙人員不具備傳播性。
根據以往方艙收治的經驗,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為7-10天。從11月10日開艙至今日,中山一院方艙的首批入艙患者已居滿7天。盡管本艙結果未出,但基于以往經驗估計,明天將有逾百例甚至更多患者出艙。
南方+:疫情當前,廣州正全力提升收治能力,康復者出艙和感染者入艙要如何做好銜接?
匡煜坤:目前中山一院艙內分區的實際情況是,近2000張床位被分成4個病區。首先按性別進行男女分區,旨在減少生活上的不便;其次在時間上,收治患者滿一個病區后開展另一個病區的收治,這一過程在時間上具有連續性。因此,收治和出艙是滾動進行的,時間間隔較為密集,床位空出的同時,指揮部會安排新的患者入艙。
暫無患者因新冠轉診
南方+:方艙里患者的情況如何,有需要轉診的嗎?
匡煜坤:中山一院方艙開艙至今,因新冠病情加重需要轉診的患者暫未出現,目前轉出患者均為孕婦、兒童或有基礎病的老年患者,轉診原因均由基礎疾病導致。
本次疫情中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其傳播速度快,但致病率相對較低。方艙的主要目的是進行集中隔離和必要醫學觀察,針對特定癥狀進行治療。在我們駐守的方艙內,無癥狀感染者及輕癥患者為大多數,并不需要相應的抗病毒治療;對于有基礎疾病、需要長期服用慢性病用藥的人群,醫療隊會通過后方藥學部維持補給。
南方+:醫療隊的主要工作難點在哪里?
匡煜坤:對醫療隊而言,只有做到自我保護才能更好地保護別人。當前嚴峻的疫情形勢下,醫院感染防控的壓力明顯增大。為此,醫院設置了專門的院感團隊,分別在駐地和方艙開展院感防控工作,制作指引分發給醫務工作者和后勤保障職員。
日常工作中,醫療隊在方艙和駐地酒店進行閉環式管理,隊內實行輪班制,每班工作時長為4小時,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醫療隊員。
【記者】鐘哲 實習生 湯品潔
【作者】 鐘哲
廣東健康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