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兩岸博物館IP授權交流論壇在寧舉辦,數字賦能探討博物館IP新未來

導讀 現代快報訊(記者 杜雪迎)11 月 17 日下午,在兩岸企業家峰會現代服務業及文化創意產業合作推進小組、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南京市臺辦...

現代快報訊(記者 杜雪迎)11 月 17 日下午,在兩岸企業家峰會現代服務業及文化創意產業合作推進小組、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南京市臺辦、南京市發改委的指導下,第四屆兩岸博物館 IP 授權交流論壇在南京舉辦。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論壇以"源 · 創"為主題,邀請兩岸博物館負責人及文創專家圍繞"新‘數’求、新賽道"展開了一場精彩的思辨,共同探討數字化技術、智能科技助力博物館 IP 開發轉化的模式迭代,推動兩岸文化合作交流向縱深發展。

協同聚力,臺灣青年藝術家駐地計劃開啟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第四屆兩岸博物館 IP 授權交流論壇立足新形勢,南京、陜西、上海、臺灣等地的博物館負責人及文創專家匯聚一堂,從兩岸博物館、市場消費、藝術創意等多個角度展開探討。

"作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活動,第四屆兩岸博物館 IP 授權交流論壇在兩岸企業家峰會永久會址舉辦,意義深遠。"兩岸企業家峰會現代服務業及文化創意產業合作推進小組副召集人裘小玲表示,會址揚帆起航的造型寓意著兩岸博物館產業發展的蓬勃生機,見證著兩岸同胞跨越海峽的親情互動,也預示著兩岸攜手共創博物館 IP 的無限可能。

論壇邀請了南京市博物總館產業發展部文創辦主任賀湘、陜西歷史博物館文化產業部主任趙慧、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顧問陳建明、臺北袖珍博物館館長孟祥莉等資深博物館人從博物館數字化特色打造、博物館文創數字化新概念、博物館文化數字化傳播等角度分享了來自兩岸的實戰經驗。此外,現場不少企業代表、藝術家、設計師等,從博物館 IP 跨界合作、博物館 IP 數字化衍生、沉浸式體驗等方向展開了兩岸創意的碰撞交流。

活動現場,嘉賓通過觸碰來自南京六朝博物館的瓦當,打開了博物館館藏資源的寶庫,隨著眾多博物館 IP 的迸現,開啟臺灣青年藝術家駐地計劃。"臺灣青年藝術家駐地計劃將延續兩岸博物館 IP 授權交流論壇‘源創’的主旨,一方面向歷屆參與過論壇的兩岸博物館發出邀約,請他們發布自身博物館 IP;另一方面邀請臺灣青年藝術家與大陸的青年設計師一起為兩岸博物館發布的 IP 攜手共創。"活動組織者、南京創意中心副總經理呂菽菲說。

數字賦能,融合聯動煥發博物館 IP 新活力

六朝博物館的瓦當為靈感設計的"寧好"、南京云錦博物館聯名閃耀暖暖《云錦端儀》的手游皮膚 …… 文創展區由兩岸博物館、創意公司、設計師等多方聯手、共同打造。展區數字大屏上,南京市博物總館、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等兩岸博物館的館藏珍品、數字化 IP 應用輪番閃現。特色 IP 展墻則以來自陜西歷史博物館、南京云錦博物館、南京設計廊的實物產品,來自兩岸設計師的文創畫面以及來自南京圖益創意科技有限公司的拼圖等作品在多個維度融合,拼構出"IP"字樣,新意十足。此外,LED 大屏上臺灣地區新媒體藝術風潮代表性人物林俊廷的光影藝術作品也吸引了不少參會觀眾駐足觀賞。

記者了解到,活動以"論壇 + 展覽"的形式構建了從文創產品、館藏文物、歷史文化到家國情懷的脈絡。從館藏文物、藝術藏品到限量潮玩、時尚單品、網絡游戲等,活動的開展讓數字聯動創意,讓創意面向生活,讓博物館里的古董藏品搖身一變,成了年輕人追慕的潮流語言和社交符號。

據悉,2019 年至今,兩岸博物館 IP 授權交流論壇連續 4 屆成功舉辦,論壇"源創"的主旨從未改變。話題從"創意賦能城市""博物館 IP 的超級連接:新方法與新公眾""小眾與大眾的連接"到"新"數"求 新賽道",在城市發展、公眾聯接、文化傳播、數字經濟等多個維度進行深入,助力博物館、文化創意、旅游消費等多產業融合發展,通過"走出去""引進來",加強兩岸交流與合作,不斷聯動兩岸博物館、高校、設計行業協會等多方力量,讓博物館成為展示真實、立體、全面中國形象的"舞臺",以及世界文明交融對話的"大平臺"。

(主辦方供圖)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