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飛云
歷時一年多的“達蘇恐襲案”總算迎來大結局。
據環球網消息,巴基斯坦地方法院日前對組織參與“7·14達蘇恐襲案”的幾名嫌犯做出了判決,其中包括判處個別頭目死刑。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做出了回應。
其中提到三方面內容:首先是對巴基斯坦全力查明真相、嚴懲肇事真兇表示贊賞。
其次,案件嫌犯被繩之以法,也是對遇難中國同胞的告慰。
最后闡明態度——中方將繼續堅持支持巴方的“反恐”努力,切實保障在巴中國公民、機構和項目的安全。
資料顯示,“7·14達蘇恐襲案”發生在去年7月14日早上7時左右,當時中國企業承建的開普省達蘇水電站項目出勤班車正在公路上行駛,突然一輛裝滿爆炸物的汽車迎面開來,以極快的速度撞上了班車。“轟”的一聲巨響,汽車爆炸,班車也在爆炸后墜崖。此次爆炸共造成13人死亡,其中9人是參與該項目的中國公民,另有28名中國公民受傷。
這是近幾年來在巴基斯坦針對中國公民最嚴重的一次襲擊事件,中巴兩國對此高度重視,中國公安部還特意派出刑事偵查技術專家赴巴協助開展調查,在雙方的努力下,此事很快有了結論——這是一次由“極端組織巴塔斯瓦特分支”策劃實施的“自殺式恐襲”。巴方在查驗了自殺爆炸者殘骸后確認,兇手并非巴基斯坦人。當時巴內政部長稱,此次事件是“極端組織”受某些外部勢力指使干的,目的是挑撥中巴關系。
近年來,巴鐵境內的“恐襲”事件頻繁,有不少案件明顯是沖著中國人來的。
今年4月份,巴基斯坦境內還爆發了“卡拉奇恐襲”事件。在卡拉奇大學校園內,一輛載有多名中國教師的校車遭到一名黑衣女子的“自殺式恐襲”,造成3名中國教師遇難,1名中國教師受傷,還有許多巴方人員死傷,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親赴大使館吊唁,并發誓查明真相。
更早些時候,中國駐巴大使也曾“死里逃生”,經歷了危險一幕。去年奎達市一家酒店突發爆炸事故,當時中國大使也在這家酒店下榻,幸運的是,事發時中國大使恰好外出,不在酒店,否則后果難以想象。
必須承認的是,“反恐”對于全世界來說,都是一件任由而道遠的任務。但無論這些“恐怖分子”是出于什么樣的目的對在巴中國公民下手,在中巴雙方的努力下,迎接他們都只有一個結局——那就是接受法律的嚴懲。犯中華者雖遠必誅!我們做到了。
巴方果斷對這批窮兇極惡的歹徒實施死刑,既是為了告慰受害者在天之靈,給家屬一個交代,也能震懾其他一些蠢蠢欲動的“極端分子”組織者,減少類似事件的發生。
尤其近段時間,受俄烏沖突的影響,世界局勢愈發動蕩,大批武器流入黑市,成了“恐怖分子”實施更多破壞活動的工具。何況,見不得“中巴友好”的國家也不少,暗中“支恐”的是誰,我們也都心知肚明。
在惡劣的外部環境下,巴方的做法對于維護更多在巴同胞的安全,有著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