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內塔尼亞胡政府推動司法改革政策以來,以色列國內政治局勢不穩。按照以色列媒體的說法,內塔尼亞胡政府尋求通過進行司法改革以削弱最高法院的權力,并引發了持續數月的大規模街頭抗議示威活動,還有數百名預備役軍人拒絕參軍以示反對。但誰也沒有想到,就在以色列政壇混亂之際,巴勒斯坦哈馬斯武裝突然向以色列發射了大量火箭彈,巴以爆發新一輪的武裝沖突。
有媒體披露,沖突爆發前,埃及曾向以色列通報可能發生襲擊,但卻被以方無視了。英國《路透社》路透社的評論就指出,哈馬斯的襲擊,幫助以色列政府克服了國內圍繞司法改革的嚴重分歧,促使政黨就組建聯合政府達成協議。有分析認為,內塔尼亞胡政府有意對來自哈馬斯的火箭彈襲擊放水,并試圖通過一場轉嫁國內政治危機。不過,內塔尼亞胡政府顯然低估了哈馬斯的軍事實力,以軍也在沖突之初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連日來,以色列軍隊對加沙地帶實施了全面封鎖以及大規模的空襲,當地的人道主義危機加速惡化。
然而,拜登政府卻表示支持以色列的軍事行動,美軍核動力航母已經在東地中海地區部署就位,這意味著如果巴以沖突繼續升級,甚至將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政府軍,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等卷入沖突,美軍將直接下場參戰,向以色列提供直接武裝保護。據悉,美軍航母部署在東地中海還試圖攔截其他國家從海上向加沙運輸人道主義救援物資,并已在該地區進行監控,向以色列提供情報等軍事支持。美國的偏袒和縱容,讓以色列軍隊的空襲變得更加肆無忌憚。此外,以軍還在加沙北部邊界地區集結了大量的坦克和裝甲車,這意味著以色列即將采取地面行動。
當地時間10月12日,以色列向聯合國發布警告,要求加沙北部地區的110萬巴勒斯坦人在24小時內全部撤離到加沙南部,聯合國人員及聯合國設施中的避難者同樣要撤離。聯合國方面表示拒絕接受以色列警告,因為在24小時內根本就無法撤走110萬民眾。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埃爾丹竟然破口大罵聯合國“可恥”。隨著以色列對加沙平民展開封鎖和轟炸,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以色列雖然有權自衛,但其行為已經明顯超出了自衛的范圍。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公開表示,在加沙整個地區陷入圍困的情況下,讓一百多萬加沙人穿越人口稠密的戰區,遷移到一個沒有食物、水或住宿的地方,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將加劇當地人道主義危機的惡化。
連日來,聯合國、阿拉伯國家、中國、俄羅斯、歐盟等紛紛呼吁巴以雙方盡快停火止戰,重回“兩國方案”談判,實現和平共處。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翟雋就以巴局勢分別與巴勒斯坦方面和以色列方面進行通話,呼吁雙方保持克制,避免讓局勢進一步惡化。中方強調,在巴勒斯坦問題上,中方沒有私利,始終站在和平一邊,站在公平正義一邊,希望巴以能夠和平相處,早日通過“兩國方案”的落實,實現真正的持久和平。巴勒斯坦哈馬斯武裝已經表示,愿意接受停火和談。而在中以雙方通話中,以色列官員重申了以方在巴以問題上的立場,并承諾將會全力保護中國公民。
值得一提的是,自中以官員通話后,在加沙地帶北部邊界地區的以色列的坦克和裝甲并未越過分界線,這意味著以色列已經暫停地面行動,這也表明中方的勸說見到了一定的效果。10月14日,以色列還同意位于加沙地帶的外國人通過加沙地帶南部與埃及接壤的拉法邊境口岸離開加沙。不過,以色列地面部隊暫停對加沙的大規模攻擊,并不等于全面叫停地面行動。對此,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已經發出警告稱,如果以色列向加沙地帶發動地面進攻,就會給沖突各方帶來嚴重后果。
普京表示,如果以軍發起地面行動,就必然會使用重型裝備,由此造成的平民死亡是絕對不可接受的。因為加沙的面積僅有363平方公里,但那里卻擁擠著200多萬人口,當務之急是制止流血事件。此前,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賽武裝,阿富汗塔利班,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等紛紛警告稱,如果以色列繼續進攻加沙,他們將向以色列發動攻擊。盡管國際社會都在呼吁沖突各方保持冷靜、克制,共同尋求和平解決巴以沖突。但是,印度卻選擇了與眾不同的道路,印度總理莫迪表示將與以色列站在一起,而這一表態可能將嚴重損害印度的國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