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清華北大之后,北京多所高校陷入第三名之爭,國科大呼聲較高

導讀北京地區的教育資源豐富,是全國學子的向往之地。國內2所頂級高等教育院校,皆坐落于此。北京地鐵四號線堪稱“名校線”,一站比一站學霸多...

北京地區的教育資源豐富,是全國學子的向往之地。國內2所頂級高等教育院校,皆坐落于此。

北京地鐵四號線堪稱“名校線”,一站比一站學霸多。有學生戲稱,乘坐這趟地鐵的學生,誰先下車誰就輸了。因為地鐵途徑的都是名校,先是抵達財大、北郵、北交大,再到中央民族大學、北理工和北外,接下來是人大和中科院,最后抵達北大和清華大學。

有些學生便好奇,難道在京地區的高校排名,真的是根據地鐵到站順序排列的嗎?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毋庸置疑,無論在哪個版本的高校排名中,都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頂級院校,二者各有利弊,排名不分先后了。

繼清華北大之后,北京多所高校陷入第三名之爭

舉國上下,上至80歲老人,下至3歲小兒,沒有不知道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國內教育界的地位。但是提起第三名,卻眾說紛紜,不同版本的高校排名也有不同的結果。

2022年軟科排名結果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全國排名第15的成績,位居北京高校第三名,其次是北師大和北理工。

北航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類大學,也是985、211、雙一流高校,還是中央直管高校,該校在航空航天大學領域無人能及,再加上引進了2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辦學實力不容小覷。

實際上北師大和北理工的實力也不低,前者是師范類大學里的王牌,是近年來最熱門的報考和就業大熱門,后者在理工院校里也首屈一指,是理科生理想的學習殿堂。這些學校辦學的側重點不同,按照不同排名打分方法計算,排名結果也有差異。

同是2022年的國內高校排名,在校友會版本來看,中國科學院大學,在國內綜合排名來看,國科大逆襲華東五子位居第三,在北京高校排名中也是第三,第四位則是中國人民大學。看來對于第三名之爭,遠比想象中要更加激烈。

國科大呼聲較高,其他學校也非常有排面

正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高校排名也是如此。無論是校友會還是軟科,他們的側重點不同,打分方式不同,所以不能單純靠某一個版本的排名,而否定學校的整體實力。金杯銀杯不如學生的口碑,從這一點來看,國內師生對于國科大的呼聲還是很高的。

該高校比較特殊,一直以培養研究生為主,8年前才招收本科生。錯過了985和211的評選,在某些版本的排名上容易被忽略。但是該學校的科研結果是其他高校望塵莫及的,博士生數量位居全國第一,確實排在第三名也是實至名歸。

不過有些網友卻覺得既然是排名就要遵守“游戲規則”,國科大在科研方面獨樹一幟,但是高校排名應該講究綜合實力。中國人民大學,作為8個A+學科的世界一流大學,必然應坐在探花之位,人文社科類專業的天花板高校必須有排面。

北京地區的八所雙一流大學,除了中國農業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以外,都成了第三名的有力競爭對象。網友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成為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又一個熱議話題。

雙一流高校沒有排名先后之分,只有專業排名

民間的高校排名必然有一定的弊端,評判依據自當要看官方的數據。官方從來沒有給國內的高校具體的排名,所有排名都是第三方機構。當年評選985大學的39所院校,如今辦學水平參差不齊,也不再是國內前39名了,早就被后來者居上,沒有實際意義。

雙一流評選結果,目前是高考生和考研黨最有利的擇校依據。只不過雙一流高校沒有排名先后,學生又該如何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高校呢?

目前很多高考生已經打破名校光環,而是更在乎專業排名和學校所在地,這樣的報考方式更加科學。每一所高校建設學科的側重點不同,無法同日而語。

清華和北大也不是所有學科排名都能名列前茅,一些冷門專業也要靠調劑才能完成招生計劃。如果學生想當老師,北師大必然是最佳選擇,若是想當科學家,就報考國科大。

高校排名從某種程度上能促進學校的整體進步,若學校過度重視名利,也會忘掉初心。無論是哪所高校,還是要像西北工業大學一樣,摒棄名利埋頭鑄劍,才是高等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

今日話題:大家覺得北京哪所高校能排在第三位?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頭條創作挑戰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