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日,美國總統拜登來到了位于東南亞的柬埔寨,該國正是本年度舉辦東盟峰會的東道主。而拜登之所以來到這里,就是為了參加第十屆美國-東盟峰會,盡管華盛頓在今年5月剛剛主持了美國-東盟領導人峰會。
眾所周知的是,拜登政府對上一次會晤的效果并不滿意,東盟各國都拒絕“選邊站”。也正因如此,外界都很關注拜登的“東南亞之行”,想看看美國還能拿出多少拉攏的籌碼、愿意展露多少誠意?
目前看來,主要有3個亮點值得關注。
第一,拜登讓東盟輪值主席國——柬埔寨感到難堪了。
12日當天,在柬埔寨首相洪森主持的會議上,發表演講的拜登又“口誤”了。當時,拜登聲稱期待本次會晤可以取得更大的進展,尤其“要感謝哥倫比亞總理作為東盟輪值主席國所發揮的領導作用”。
沒錯,拜登將“柬埔寨”說成了“哥倫比亞”,這也許是因為兩者的英文發音相似。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口誤讓拜登對洪森的贊揚立刻變得不那么真誠了,反而增添了一些滑稽。
歸根結底,拜登一行人是來柬埔寨做客的,可哪有叫錯主家姓名的“客人”?在儒家文化圈內,這是相當不禮貌的行為,只會讓人覺得美國代表團對柬埔寨缺乏尊重。
當然了,拜登因口誤而引發的丑聞實在是太多了,但在自己家丟臉和在外人面前丟臉,性質可完全不一樣。原因很簡單,外交無小事,外交禮儀是能真切影響到雙方合作的“潰堤蟻穴”。
會后,東盟各國媒體都會報道此事,也勢必會在各國輿論界引起討論,倘若民間認為由拜登擔任總統的美國不可靠、美國政府其實輕視東盟,那該國的對美政策可就得掂量一二了。
只不過,外界本就對拜登此行不抱希望,普遍不認為美國和東盟能達成任何實質性成果。柬埔寨外交國際合作部國務秘書康富早已表態稱,東盟希望置身于大國經濟競爭之外,也希望與各大國都保持密切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拜登任上首次訪柬,也是美國總統史上第二次訪柬,但這次的訪問可謂是“來者不善”。
據悉,拜登當天還意有所指地談論了柬埔寨與鄰國正常的國防合作,并就柬埔寨所謂的人權和選舉自由等問題向洪森施壓。可想而知,“口誤”再加上“教師爺的做派”,美國代表團此行恐怕狠狠地得罪了柬埔寨。
第二,抵達柬埔寨后,拜登的心情其實很不錯。
當地時間12日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內華達州國會參議員民主黨候選人馬斯托,已經以48.7%的得票率擊敗了共和黨候選人拉克索爾特,贏得了內華達州國會參議員選舉。
截至目前,民主黨已經拿下了美國國會參議院的50個席位,而共和黨只拿下了49個席位。換言之,只要拜登所在的民主黨再拿下最后一個席位,就能延續對參議院的控制權。
即便未能如愿,民主黨也能和共和黨在參議院“平分天下”。
對于拜登政府和民主黨而言,這一目前最不濟的結果,其實是他們此前設想的最好結果,因為他們原本都以為共和黨會在本次中期選舉中掀起一大片“紅色風浪”。
所以,民主黨雖然以小比分差距輸掉了眾議院的控制權,但得知參議院最新選情后的拜登,在當地時間13日坦然承認:“我們對自己所處的位置感覺良好,而且我知道我是一個自大的樂觀主義者。”
不難看出,前來柬埔寨開會的拜登心情不錯。
第三,在與東盟會晤之后,拜登還見了日韓領導人。
11月13日,拜登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韓國總統尹錫悅舉行了三方會談,共同討論了三方在東亞乃至印太地區所面臨的“威脅”。
關鍵詞當然是“合作”,盡管拜登在6月份的北約峰會期間曾與岸田文雄和尹錫悅有過接觸,但拜登和民主黨在美國中期選舉中的不俗表現,讓日韓兩國領導人不得不更重視拜登的態度。
畢竟,拜登政府和民主黨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大概率還能保證其政令在美國國會的推進程度,且拜登也許真的有機會爭取連任。
總而言之,美國中期選舉的結果雖未完全出爐,但各方都很清楚:風向已經變了。在接下來的G20峰會期間,拜登代表美國政府所發出的聲音,必然會得到各方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