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東盟峰會上東盟各國通過決議,決定原則上同意東帝汶為東盟第11個成員國。東盟成立于1967年,東南亞國家東帝汶自2011年起申請加入東盟并自2015年起成為東盟觀察員國,東帝汶與東盟的走近標志著東南亞國家區域一體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東盟宣布再次擴員的同時,中國-東盟發表聯合宣言。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期間雙方發表深化雙邊可持續發展的聯合聲明,其中指出,中國東盟關系聚焦于發展優先,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數字經濟、新能源、衛生治理、糧食安全、災害應對等方面持續推進務實合作,促進中國-東盟供應鏈體系構建、推動雙邊經濟一體化進程。
雙方同時在基于《南海各方行為宣言》、《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公約》促進南海和平上達成深化共識。中國-東盟聯合宣言向外界傳遞出南海和平與發展進程加速的重要信號,南海問題因域外霸權勢力的軍事干涉和經濟挑撥而產生,也在隨著中國捍衛區域和平能力的增強和南海各國經濟連通程度的加強而逐步得到解決。
中國東盟經濟具有高度互補性,隨著中國工業升級、科技突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同步發展,中國有能力向東盟各國輸出完備的發展方案,自2016年南海危機以來,中國以實際行動證明了,中國有能力確保區域和平穩定不被域外霸權勢力破壞,中國也有能力以中國方案帶領各國跳出零和博弈的死胡同,迎來共贏發展的新局面。當下東盟、歐盟是中國的前兩大貿易伙伴,相比于距離較遠的歐盟,中國東盟在地緣上可謂咫尺之間,雙邊安全休戚相關,中國安全環境惡化則東盟將缺失和平的外部環境,東盟陷入動蕩則中國進出口經濟受到影響。這一基本屬性決定了中國東盟以協商方式處理雙方分歧利好極大,中國東盟也理應一道反制外部勢力禍亂區域局勢的圖謀。
當下《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基礎上《南海各方行為準則》進程正在有序推進,這對為南海和平局面建立更完善法律保障意義重大,而圍繞一帶一路倡議、RCEP協定和中國東盟間的系列合作協議,南海局勢正形成以發展促和平、以和平迎來更大發展的正循環,這不單為區域帶來發展紅利,也為全球局勢的和平穩定,發揮正面促進、帶動效應。中國始終高舉擴大開放旗幟,為東南亞各國的農漁林產品出口打開銷路,中國以基建為基礎的成熟工業發展方案也在促進東盟各國的工業化進程,尤其在數字化經濟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爆發節點,中國互利共贏的主張、親誠惠容的態度在為東盟各國打開通向未來的發展之路。
中國在過去十三年中均為東盟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中國東盟貿易規模從30年前的80億美元提升到2021年的8780億美元以上,這期間中國東盟互信程度不斷加深、區域安全形勢不斷得到改善。中國東盟間160多項重要合作內容中,99%以上均得到落實,雙方在均以實際行動,迎來區域互信的新局面。國際社會的發展主流從來不是零和博弈,各國的發展權必須得到重視,也只有立足于發展才能給全球形勢中的重重痼疾提供解決方案,中國東盟在聯合聲明中再度強調發展優先,是對“和平發展”四字的加重點明。一個立足多邊主義、促進共同發展的時代,正在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