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報道,第27屆聯合國氣候大會期間,美國拒絕兌現其在上屆大會上做出的114億美元氣候變化資金承諾,同時對華施壓要求中方承擔更多責任。美國氣候問題特使特里稱,美國不會同意建立新的資金償付法律機制,美國尋求在現有機制中找到解決方案。中國代表解振華對美方拒絕踐行承諾的做法指出,發達國家應當切實落實其“共同但有區別的氣候責任”,中方敦促切實履行其對發展中國家做出的氣候資金支持承諾,以此構建公平合理的全球氣候變化治理體系。
中方的發言中強調了“公平合理”四字,這也正是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共同訴求,氣候變化作為全球各國的普遍關切,與各國利益息息相關,發達國家因其主要溫室氣體排放者的身份對此尤其擔負著特殊責任,廣大發展中國家則是氣候變化的受害方,踐行自身在歷次氣候大會共出資1000億美元的承諾、賠付欠發達國家氣候治理先期資金,是各發達國家不容推脫的責任。本屆聯合國氣候大會在埃及舉辦,為敦促發達國家落實承諾,埃及方面將該大會命名為“氣候落實峰會”,峰會中的氣候變化損失損害議題是本屆大會中的重點內容。
各國代表也均發言控訴氣候變化為本國造成的損失。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漲、暴風等異常氣候頻發、嚴重高溫席卷全球多地,肯尼亞總統指出,過去五十年中的非洲干旱問題導致五十萬人死亡,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700億美元,當下非洲多國也仍處在40年最嚴重的旱災中,發達國家應履行提供1000億美元資金的氣候承諾。加勒比國家巴巴多斯同樣發出要求發達國家兌現承諾的呼吁,指出到本世紀中葉預計有10億氣候難民。巴基斯坦總理強調,巴基斯坦最近發生的嚴重洪澇災害是發達國家不負責任碳排放引發后果的一部分,洪災使巴基斯坦3300萬人受災,造成經濟損失達300億美元,巴基斯坦敦促發達國家盡快履行1000億美元的氣候承諾。
依現有氣候變化理論模型,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制造了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加劇引發全球氣候迅速升溫,由此帶來的各類氣候災難正在為廣大欠發達國家帶去一場“無妄之災”,1000億美元資金遠遠不足以彌補發展中各國的損失,但讓人憤慨的是,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從2009年做出“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承諾到如今已13年未兌現。
發達國家享受著過度碳排放帶來的工業優勢、并以碳排放指標為借口阻礙發展中各國發展卻連自身的基本義務都拒絕履行,國際事務中不該有這樣的嚴重雙標情況發生。此次埃及、巴基斯坦、肯尼亞等國的集體發聲正顯示著發展中各國的集體憤怒,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主要的后發國家,為發展中各國爭取權益,是中國的責任所在也是行動所在。
中國已拿出20億人民幣用以幫助各國應對氣候災難,氣候變化大會同時間,中國提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以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大數據技術助力氣候治理,中國承諾2030年較2005年減少碳排放強度65%,迄今這一目標已完成50%,中國承諾2030年前風電、太陽能裝機量12億千瓦以上,而預計2025年中國便將實現裝機15億千瓦。應對氣候變化不需要言語和空談口號,需要實實在在的行動,美國在內的各發達國家應切實履行承諾,以免自身國際信用遭受進一步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