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是個孩子”,小學生獨自在家錄視頻作業,家長看到心疼不已

導讀作業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最佳途徑,隨著多媒體教學時代的來臨,作業的形式也不再拘泥于書本。口罩原因讓網絡教學走進千家萬戶,無論是義務...

作業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最佳途徑,隨著多媒體教學時代的來臨,作業的形式也不再拘泥于書本。

口罩原因讓網絡教學走進千家萬戶,無論是義務教育,還是高等教育,學生無法按時返校,只能在家里上網課,以達到停課不停學的目的。即使學生不在身邊,老師也要為學生的學習效率負責。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來安排后面的課程進度。

雙減政策要求,不能給小學低年級學生布置書面作業,老師又無法面對面檢查學生的學習狀況,讓家長幫忙錄制視頻作業便成為最有效的方法。只不過對于那些工作繁忙,沒時間在家陪孩子上網課的家長來說,著實有些為難。

“他還是個孩子”,小學生獨自在家錄視頻作業,家長心疼不已

黑龍江一位小學生家長吐槽,7歲的兒子小漢堡(小名)剛上小學一年級,家長工作忙不能時常陪伴左右,上課、交作業等學習任務只能靠他自己獨立完成。

老師上完網課后,要求錄制視頻作業。別的學生有家長的協助,小漢堡只能把手機放在手機架上自己錄作業,家長工作之余,也會在監控攝像頭里,查看孩子的學習狀態。

其他學生錄制視頻作業,有家長的提醒和幫助,進度也能快一些,而小漢堡都要靠自己完成,自然難度更大。出現一點錯誤都要重新錄制,反反復復一直錄了十幾遍,用了20多分鐘還是沒有完成,此時耐心已經耗盡的小漢堡,崩潰大哭,直呼:我不想上小學了。

家長表示,現在小學一年級的學習壓力就很大,即使兒子上過幼小銜接班,依舊有很多跟不上進度的地方。在新的學習環境中,面對不是很熟悉的老師和同學,以及網絡上課的模式,學生也會出現無助的情況。

更遺憾的是,家長要上班,不能在旁邊,看著兒子無助的大哭,家長心都要碎了:他還是個孩子,只有7歲,為啥要承受這么大的學習壓力?

好在哭過之后,小漢堡重新振作起來,擦干眼淚重新開始錄制作業,狀態調整后,很快就完成了。他還不忘檢查了一遍才發給老師。家長回家后,他像什么都沒發生過一樣。要不是家長從監控里看到了一切,真不知道學習給他逼成那個樣子。

取消錄視頻作業的呼聲越來越高,原因很現實

家長把兒子錄視頻作業的過程發到網上,一下子就引起廣大家長的共鳴。家長們紛紛吐槽自己錄視頻作業的情況,有的時候不光要學生出鏡錄制,家長也要參與其中,十分社死。

比如《防溺水》的視頻作業,學生和家長要同時出鏡,念出日期和學生名字,家長要在視頻里承諾做好各項安全教育工作。家長的槽點一方面集中在這種形式主義是否有用,另一方面也在吐槽大冬天為啥要宣傳防溺水?

家長在錄制的過程中頻頻笑場,即使是見慣大場面的高學歷家長也為視頻作業而頭疼,更何況是一年級小學生。老師要求一點錯誤都不能有,學生向來把老師的話當圣旨,壓力可想而知,難怪小漢堡心態都崩了。

有家長覺得視頻作業毫無意義,讓學生和家長雞飛狗跳,老師可能壓根不會看,看了也是在批評家長這不對那不對,家長還要重新錄。學生在家錄作業,全家人連大氣都不敢喘,上廁所都要忍著。要是遇上家長沒時間的情況,學生自己完成太難了。

老師也很委屈,有些作業不是老師布置的,而是領導布置給老師的。視頻作業雖然做起來比較麻煩,但是總體來看對學生的教育意義還是很大的。

家長的抱怨,反而會助長學生的厭學情緒

以往老師布置的非書面作業,很難逐一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只能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抽查,既浪費時間又照顧不到大多數學生。如今采用錄視頻的方式,每一個學生都不用再抱有僥幸心理,覺得老師不會抽查他,就不去背課文。

筆者認為,從小漢堡的表現來看,過程是曲折的,結果卻是理想的。學生能夠克服困難,完成作業,也算是一次挫折教育,培養了耐心和毅力,他沒有被困難打倒,擦干眼淚越挫越勇的樣子,著實叫人欣慰。

從小漢堡的狀態來看,他獨立自主學習的態度,更應該獲得家長的鼓勵和表揚。家長心疼兒子,卻不能因此而對老師布置的教學任務心生怨懟。家長的態度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心態。

若學生發現家長都在抱怨老師、抱怨學校,老師就會畏首畏尾,不敢布置作業,教學態度佛系。學生也會對此心生抵觸,反而助長了厭學心態。

今日話題:大家如何看待錄制視頻作業的現象?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教育聽我說#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