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做≠會教,學霸爸爸每天輔導兒子學數學,考試43分家長笑不出來

導讀當代的家長不好做,要兼顧自己的工作和學生的學習,低年級的學生放學后的作業輔導,也是家長的任務之一,在大人看起來難度還沒有個指甲蓋大...

當代的家長不好做,要兼顧自己的工作和學生的學習,低年級的學生放學后的作業輔導,也是家長的任務之一,在大人看起來難度還沒有個指甲蓋大的題,在學生那里,好像比登天還難。

都說成熟的人喜怒不形于色,那當了家長的人肯定夠成熟,那他們能保持穩重,不對學生發火嗎?答案是平常可以,但輔導作業的時候不能,有的家長覺得自己的學歷高,學生肯定也不會拖后腿。

但學霸家長真的能教育出學霸孩子嗎?一位家長分享了自家孩子的學習成績,讓大家對高學歷家庭能教育出優秀學生的看法發生了改變。

學霸爸爸每天輔導兒子學數學,考試43分家長笑不出來

不少家長都用鏡頭記錄過自家孩子寫作業的情景,有的學生會因為作業總出錯崩潰大哭,有的同學一寫作業就離不開家長的指導,沒有家長看著,作業寫得是錯字連篇,甚至一連好幾個鐘頭都寫不完。

長沙的一位媽媽分享了老公輔導孩子寫作業的場景,兒子上小學不久,數學學得很吃力,孩子爸爸是重點大學畢業的高才生,從小理科成績就很優秀,于是自告奮勇地輔導兒子學數學。

學霸爸爸每天輔導兒子學數學,一對一地輔導,學生寫作業的時候還經常被題目難得直撓頭,就是這樣,爸爸也沒放棄教他繼續做題,總覺得自己的基因不會改變,至少兒子還是有機會成為學霸的。

但是數學考試成績下來,學生考了43分讓家長笑不出來,爸爸拿著試卷看著那單薄的分數,氣得拒絕在試卷上簽名,媽媽將這樣的場面記錄下來,雖然爸爸每天都在崩潰的邊緣徘徊,但媽媽倒是笑得很開懷,算得上是心態比較好的了。

網友看到這里,也表示對這位家長有些同情,還有家長說“跟我家孩子同款媽媽211院校,爸爸清華,兒子班上排名倒數第十”,“大概率是你輔導你的,他想他的,左耳朵聽右耳朵冒了”。

還有網友調侃“學生應該是隨媽了,這得為自己當初的選擇買單”,在輔導作業這件事情上,不少家長真是狠狠共情了。自己是學霸,孩子不一定就按照這個基因發展,也許是自己教的方法不對呢?

會做≠會教,高學歷的家長不一定教得出學霸孩子

在輔導學生寫作業這件事上,家長得承認,會做≠會教,即使自己沒有忘記當初學的知識,學生的題目也不難,但自己做起來很簡單,到了學生那里就不一定了。

家長不是老師,所以教授的方法可能不對,而且家長的耐心值沒有那么高,有時候情緒的變化會影響學生做題的態度和正確率,要是再加上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那就更會影響成績了。

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上存在很多的困難,萬事開頭難,老師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學生也得有正確的方法去吸收,不是家長是學霸,那學生就不用吸收直接就會做了。

還有的家長也是老師,但就是對自己孩子的學習沒法子,得讓別的老師去教,有的學生一二年級啥也學不會,到了三年級突飛猛進地成長,所以說有時候讀書這門玄學,真是讓家長拿捏不準。

低年級學數學吃力,原因有這幾個,家長得學會對癥下藥

數學思維沒有培養起來,有的學生從開始學習數學就有抵觸的情緒,覺得自己做不對,就缺乏一定的信心,家長可以在學生上學之前,多準備一些鍛煉數學思維的玩具,讓學生體會數學的樂趣,慢慢培養。

學生做題條理性差,愛拖沓,寫一道題得花費很長的時間,本來一個小時就能完成作業,非得拖到最后,學生和家長都身心俱疲。提高效率的方式就是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家長不能一味地在旁邊陪讀,適當的獎勵讓學生的積極性更高。

家長管理太嚴厲了,對卷面要求太高,學生寫一道題就用橡皮擦一道,時間長了養成了“強迫癥”,太追求完美。學生的字跡保持清晰就好,別讓學生在追求正確率的時候因為字跡喪失信心。

筆者寄語:面對自己每天一對一輔導的孩子,數學只考了43分,家長的無奈也可以理解,但學習這件事急不得,還得找對方法,學霸家長不一定教出學霸學生。

今日話題:你覺得輔導學生寫作業難不難?(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可聯系刪除)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