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小貝愛教育
不同院校的薪酬指數高低有差別。
大學對于大學生是一個新的學習起點,升入到大學后,大學生是可以好好想一下,自己想度過一個什么樣大學時光的問題。
如果大學生什么目標都沒有的話,那就會變得很盲目,而且更容易追波逐流,然后被其他不學習的同學而帶跑偏了,被同學而帶跑的情況,在大學生中是存在的。
大學生大學里不努力,專業課成績沒有一門是拿得出手的,那大學生就算畢業了,那也會有很大的畢業即失業的危機。
因為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是越來越嚴峻的,工作變得比之前難找了很多的,本身大學生所面對的就業壓力就大,還擁有著一份薪資樂觀的工作,那就更不太可能了。
大學生想找新高薪資工作,和畢業于什么院校是有著很大的關系,畢竟不同院校畢業生的生源質量高低是有著差別的。
畢業生2022薪酬指數的排行更新,北大第4,前10院校月薪均超過1.1萬
關于什么院校的畢業生偏優質一些,從更新的畢業生2022薪酬指數的排行情況是可以直接看出來,位列榜首的院校并不是大學生所熟悉的最高學府。
在畢業生2022薪酬指數的排行中,北大位列第4,而清華是無緣榜首的位置,榜首是屬于上海交大的,因為上海交大薪酬指數是比清華要高一些的。
人民大學反超了北大,進入了前3強的位置,外語類院校大學生的畢業薪資是樂觀的,上外進入了前5強行列,北外緊隨在上外之后,位列第6的位置。
北京交大和北外是并列的位置,北航位列第8的位置,暨南大學和華南理工是以并列的情況進入了前10強行列,東南大學和中山大學的薪酬指數是偏高的,位置比復旦靠前。
其中讓大學生很意外的是上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薪酬指數,和東華大學是并列的,就算上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是一所財經類的雙非院校。
但其薪酬指數也是比廈大、對外經貿大學、同濟大學、北郵、浙大和大連理工等重點名校要更高一點的。
像外交學院、央美、上海理工、華東政法、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和重慶醫科大學等院校。
雖不是屬于985或211行列的院校,但其薪酬指數并不比重點行列院校要低多少,可見其畢業生質量情況是并不低的。
個人解析
從中可以直接看出,前10院校畢業生的月薪均都超過1.1萬,并沒有是低于1.1萬的標準,上海交大和清華的平均月薪情況是要更高一些,是超過了1.2萬的程度。
看來畢業生的薪資情況還是可以的,是比想象中要更高一些的,就業對于畢業生很重要,但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除了薪資還是其他不同要考慮的因素。
畢業生就業過程中要考慮因素還有哪些呢?
想進入什么行業
在畢業生就業的過程中,想進入什么行業是畢業生最先要考慮好的,這是畢業生進行投遞簡歷要想好的問題。
畢業生沒有明確想從事的行業,就盲目地進行投遞,就會變得很沒有針對性,那么畢業生所投出去的簡歷也不會有什么高的回復情況。
招錄標準
畢業生投遞前對于相關用人單位的招錄標準是要有數的,這會決定著畢業生是否具有可以投遞相關崗位的資格。
如果畢業生的專業和學歷水平沒有符合相關的招錄標準,那么畢業生都沒有可以投遞的機會了。
考慮是否喜歡相關崗位
畢業生過程中,還需要重點進行考慮的就是是否真的喜歡相關崗位,這對于畢業生是有些重要的點,如果畢業生不喜歡的話,那就是不適合的狀態了,畢業生可以考慮換其他崗位了。
畢業生別把預期薪資定得太高,要符合實際
畢業生考慮要不要接受一份崗位,其中給到的薪資有多高是很重要的一點,而畢業生關于相關崗位的薪資情況,在心中也會有個大概的預期薪資。
如果實際給出的薪資,和自己預期的薪資高低差得有些多的話,那么畢業生就會考慮要不要接受這一崗位了。
為了避免出現挑來挑去還沒有找到合適崗位的情況,畢業生應該別把預期的薪資定得太高,最好要符合實際一些。
筆者結語:
這是以不同院校的薪酬指數高低來進行排名的,并不是根據不同院校畢業生的平均月薪高低來看的,名單中一共有50所院校上榜。
其中薪酬指數比較高的,院校位置比較靠前的院校,都是分布在上海。北京和廣東等這類一線城市的院校居多,綜合類和理工類院校偏多。
今日討論:
你怎么看這一排名?
(以上圖片來源網絡,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