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立秋,各地立秋時令美食不重樣

導讀 原標題:明日立秋,各地立秋時令美食不重樣 熟悉我國二十四節氣的...

原標題:明日立秋,各地立秋時令美食不重樣

熟悉我國二十四節氣的都知道,每一節氣都和人們的飲食息息相關,包括從古自今就有“順時氣而善天和”這一說法,而眼下隨著明日將立秋,下面就帶著大家來介紹各地關于立秋的時令美食。

天津——咬秋

回顧歷史,在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在立秋這天吃瓜果,寓意五谷豐登。有些地方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者香瓜。

清時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北京——燉大肉

在北京,立秋時講究大口吃肉“貼秋膘”。根據老北京的習俗,立秋當日要多吃肉,白切肉、紅燜肉、燉雞、燉肉、燉鴨……貼好秋膘以迎接寒冷的冬日。此外,北京地區還有過了立秋講究吃炰烤刷,炰是指用鐵制的鏜爆羊肉,烤是炙子烤肉,涮就是涮羊肉。

四川——喝“立秋水”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杭州——食秋桃

江南一帶還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山東——立秋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這么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范意識。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