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女孩右眼嚴重感染“腫成桃”!北醫三院多學科協作完成高難度救治手術

導讀 原標題:3歲女孩右眼嚴重感染“腫成桃”!北醫三院多學科協作完成高難度救治手術 ...

原標題:3歲女孩右眼嚴重感染“腫成桃”!北醫三院多學科協作完成高難度救治手術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北醫三院 杜雅麗、周吉超

編輯 | 吳施楠

“王大夫,救救我的孩子吧!” 6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北醫三院眼科王毅副主任醫師剛走出手術室大門,一位媽媽就沖到他面前,懷里抱著一個昏昏欲睡的小女孩,只見小女孩滿臉通紅,右眼腫得像個桃子,根本睜不開眼,精神萎靡不振,時不時哭鬧幾聲,又昏昏睡去。

一問才知道,孩子不明原因發燒幾天,眼睛一天比一天腫脹,精神也越來越差。當地醫院診斷孩子得了嚴重的眶蜂窩織炎,建議到北京就診。

王毅警覺地問家長:“孩子前幾天是不是流大鼻涕了?”

“對對對,是,孩子前幾天感冒了!”孩子媽媽答道。

“馬上找床位,不能再等了! ”王毅摸了摸孩子滾燙的額頭,神情凝重地忙碌了起來。“抓緊聯系兒科、耳鼻喉科、麻醉科、藥劑科……”一場從急重感染中搶救患兒生命和視力的多學科救治行動緊張又有條不紊地展開了。

患兒年僅3歲,右眼感染情況危重,不馬上進行治療將面臨失明的風險,感染進一步加重甚至可能引起更為嚴重的顱內感染而危及生命。兒科知曉情況后立即將孩子收入病房,在兒科病房里完成了眼科、耳鼻喉科、兒科、放射科、麻醉科、藥劑科等多學科會診,MDT專家團隊進行了充分討論。

患兒的CT影像

根據患兒的CT表現,符合鼻竇炎的眶并發癥,屬于眼科和耳鼻喉科的急危重癥。最終確定的手術方案為:鼻內鏡下同時進行鼻竇開放、眶內膿腫引流手術,由耳鼻喉科張迎宏副主任醫師和眼科王毅副主任醫師同臺,如果鼻內鏡下引流不充分,再進行眼科外入路引流手術。

決定好手術方案后,兒科迅速為患兒進行了術前各項準備工作,手術很快開始。在完成鼻竇開放后,擠壓患者眼球時看到眼眶內的膿液順著眼眶與鼻腔之間的骨間隔縫隙緩緩流出,“這就是鼻竇炎感染眼眶的通道了!”王毅醫生篤定地說。

張迎宏醫生順著這個狹窄的縫隙,找到了眼眶與鼻竇之間的菲薄骨性間隔,眼眶內的膿腫腔隙終于暴露出來。張迎宏熟練地將各種手術器械經過小小的鼻孔伸進曾被公認為“手術禁區”的眶鼻交界區,如蜻蜓點水般輕巧地剝離下包裹在眼眶周圍厚厚的炎性組織。手術全程中,王毅像精準的導航儀一樣幫助定位眶鼻交界區的解剖結構。

經過一個半小時的共同奮戰,感染灶被徹底清理,手術室發出一片歡呼聲:孩子終于得救了!手術后,多學科專家團隊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每日進行查房討論。術后第1天,患兒的體溫和血液感染指標恢復正常,第2天查房時,小姑娘就在病房里睜著水靈的大眼睛和媽媽玩游戲了。

術前(左)與術后(右)對比

在談到這場手術的難度時,醫生們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這手術就像酒瓶子里有一個雞蛋,要通過瓶子口伸進手術器械把雞蛋殼剝離下來,還不能對雞蛋有一點點傷害。任何傷害留給孩子的可能就是失明或者斜視。

與成年人相比,3歲兒童的鼻腔操作空間極為狹小,患兒鼻腔和眼眶的感染重,炎癥反應使得鼻腔和眼眶的結構難于辨認,且容易出血干擾手術視野,更增加了手術的難度。患兒的鼻竇存在嚴重變異,這既是發生眶蜂窩織炎的原因,也是容易把醫生引入“歧途”的陷阱。

此次手術將眼眶膿腫經鼻進行引流,并在嬰幼兒中成功開展,避免了外切口瘢痕,創傷小、手術快、引流充分,不需反復進行局部消毒換藥,顯著改善了患兒生活質量,挽救了患兒的視力。患兒治療成功,也充分體現了北醫三院MDT團隊協作綜合診療制度的優勢。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