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長河,好人常在,
“2022紅云紅河云南好人”
系列展播從10月24日開始。
歲月長河,好人常在。
又一年,我們與云南好人相遇,
過去的16年,
我們講述了400多位好人的故事,
他們的故事在平凡中見偉大,
在細碎中見真情,
給予我們感動,
也給予我們前行的力量。
2006年,曲靖師范學院畢業的他來到了文山州廣南縣黑支果鄉營盤小學。當時去到學校,簡陋的校舍、生活窘迫的孩子,讓他想起了自己無助的少年時期,就在那年他決定幫扶這些孩子。到現在,他的幫扶之路還在繼續,他叫梁春林。
這張照片拍攝于2008年,是文山州廣南縣黑支果鄉營盤小學,黑支果鄉營盤小學距離廣南縣有140多公里。
師宗縣雄壁中學教師 梁春林:“當時村完小的校長和教導主任騎著摩托車,到鄉上來接我們,當時他們滿身的灰、滿身的泥。”
2006年梁春林來到這里,開始了他的教學生涯。
石木結構的瓦房里放著老舊的課桌椅,脫漆的黑板是梁春林重要的教學工具。天冷了,這里的學生還是衣著單薄,感冒發燒是常事。
一開始,梁春林會買些常備藥給學生,之后,又會給學生買鞋襪,買學習用品,惻隱之心變成了常態行為。梁春林的工資除了日常開銷,剩下的基本都用在了學生身上,為學生花了多少錢,梁春林自己沒有統計過,他說:都是小錢。
師宗縣雄壁中學教師 梁春林:“之前基本上我們班的學生每個都資助過,班里有30多個學生。”
2009年9月,梁春林被借調到廣南縣黑支果鄉中學。
師宗縣雄壁中學教師 梁春林:“說心里話,其實走的時候,心里面還是舍不得那些學生的。”
在黑支果鄉中學,很多學生的家庭依然貧困。梁春林意識到,靠他個人力量無法解決問題,他找到了曾經幫扶過他的助學機構,讓60名孤兒和單親孩子得到了幫助。
師宗縣雄壁中學教師 梁春林:“剛開始的時候,只有一兩個愛心人士,想資助學生。”
梁春林也在網上尋求幫助,慢慢地,他發起的捐資助學的活動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支持。
師宗縣雄壁中學教師 梁春林:“我個人資助不了那么多,我也沒有能力,所以看到他們,再想起自己被人資助過,被很多人關心幫助過,然后覺得我也要學他們一樣做。”
從2009年至今,梁春林先后在文山州、曲靖市4個中小學任教,在哪里教書,他的幫扶就到哪里,因為梁春林,全國各地的陌生人形成了一個愛心團隊。過去16年,梁春林籌集到的資助金額累計100多萬元。
在文山、紅河、曲靖三個州市的5個助學點為貧困學生發放助學金,助學金從100元到300元不等。2000多名貧困生獲得資助。
(黑支果鄉中小學被資助貧困生800多名;師宗縣高良民族中學被資助貧困生300多名;師宗縣雄壁中學被資助貧困學生900多名)
16年的助學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曾經,他帶愛心人士去家訪,也帶給他了很多閑言碎語。
師宗縣雄壁中學教師 梁春林:“用他們本地的方言說,小伙子你不要做這些事情,你做了以后會坐牢的。其實那段時間挺郁悶的,自己也想放棄。但是我看見那些孩子確實非常需要幫助。因為自己的童年就是這樣,我就想還是繼續做吧,反正身正不怕影子斜。”
梁春林出生貧寒,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家里的經濟情況,經不起風雨。
師宗縣雄壁中學教師 梁春林:“我記憶特別深刻的,就是我找親戚去借錢,我知道他家有錢,但是沒有借給我,當時我心里面特別難受,感覺自己沒有人幫助。”
作為貧困生,在大學期間,梁春林就一直得到學校推薦的助學機構的資助,他也記得爺爺說過的話:教育很重要。
身為鄉村教師的爺爺,給了梁春林很大的影響,梁春林志愿做一名教師,守護好學生,把他曾經獲得的善意繼續傳揚。
歲月長河,好人常在,
“2022紅云紅河云南好人”
系列展播從10月24日開始。
觀看渠道 ▼▼▼
電視端↓
云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
《都市條形碼》欄目
(17:50——19:00時段)
新媒體平臺↓
都市頻道七彩云
專題——《2022紅云紅河云南好人》
2006年開始,都市頻道開始了尋找好人的公益行動,通過都市條形碼這個平臺,近500個普通人的故事被我們記錄下來,無論平凡、耀眼,他們的堅持或是一剎那的勇氣,都在為我們的社會帶來溫暖。今年,是云南好人故事展播的第十七年,希望我們堅持記錄的這些平凡事能夠給正在前行的你帶來一絲光和熱。
記者:潘德蓉
攝像:尹健
編輯:徐梅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