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認為,日本這一系列舉動都應置于美國的“印太戰略”框架內來觀察和分析。
時隔20年,日本又開始主場辦起了“國際閱艦式”。11月6日這天,來自日本和其他12個國家的海軍匯聚日本東部的相模灣,其中包括7年來首次參加的韓國。
過去數年間,日本以“周邊安全環境日益嚴峻”為名不斷擴大軍費開支、強化防衛能力。近來,日本還頻頻與 “五眼聯盟”成員國在軍事安全等多個領域不斷靠近。分析人士認為,日本這一系列舉動都應置于美國的“印太戰略”框架內來觀察和分析。
日本主辦的“國際閱艦式”在神奈川縣近海的相模灣舉行。圖源:共同社
十二國前來捧場
11月6日,為紀念日本海上自衛隊成立70周年,日本繼2002年后再次主辦“國際閱艦式”。
當天,來自日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等13個國家的近40艘艦艇出現在日本相模灣海域航行,空中伴有飛機隨行。
出席閱艦式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登上“出云”號直升機航母,并發表講話。講話中,岸田又搬出“東海和南海的安全環境”說事,稱“尤其是日本周邊地區,形勢愈發嚴峻”。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左一)在與北約成員國領導人交談。圖源:afp
同時,他還指出避免爭端和尋求對話的重要性,并表示“有必要為‘潛在的威脅’做好準備”,為此,日本將進行現實考慮,不排除任何選項。
岸田還重申了五年內顯著增強日本軍事防衛能力的承諾,并強調日本迫切需要建造更多軍艦,加強反導能力,改善部隊工作條件。
而后,岸田還與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一同登上美國“羅納德·里根”號核動力航母,并與美國駐日大使伊曼紐爾會面。會面中,岸田稱日本將進一步加強日美同盟的威脅和應對能力。
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日關系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蔡亮看來,本次“國際閱艦式”的公開背景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成立70周年。實際上,日本對此籌劃已久。日本善于選擇一些歷史節點,舉行主場外交、軍事等活動,以擴大、彰顯自己的國際影響力。“國際閱艦式”的舉辦一定程度上凸顯了各國間的安全軍事關系,具有象征意味。
韓國參加引爭議
本次閱艦式,韓國“昭陽”號補給艦也位列其中。美聯社認為,這是日韓兩國緊張關系有所改善的新跡象。
此前,因為島嶼爭議以及慰安婦和強征勞工等歷史羈絆,韓日關系陷入低潮。但韓國總統尹錫悅的上臺,卻讓兩國的緊張關系出現了些許松動。
蔡亮表示,本次出席日本主辦的“國際閱艦式”,尹錫悅政府主要出于以下幾點考慮:
首先,日韓兩國此前曾多次參加過對方主辦的“國際閱艦式”,因此尹錫悅政府給出“本次前來參加屬于慣例、而非個例”的理由,以淡化外界猜測。
其次,尹錫悅政府奉行親美外交。為在亞太地區順利推進“印太戰略”,美國自然希望盟友之間關系拉近。
盡管美媒叫好,但韓國時隔7年再度參加此次活動,卻在國內引發巨大爭議。
11月7日,韓國海軍在活動中向日方艦艇敬禮,而日方艦艇上還插著日本海上自衛隊隊旗,其形制與日本軍國主義象征“旭日旗”一般無二。
韓海軍向檢閱艦敬禮。圖源:韓聯社
此事立刻引爆了韓國民眾的怒火。有人甚至直呼此舉“有辱國格”“對不起抗日先烈”。韓國國防部為了“滅火”,火速回應稱韓國海軍士兵并非向“旭日旗”敬禮,而是依據國際慣例向主辦國國家代表所搭乘的艦艇敬禮。
“某種程度來說,尹錫悅政府的做法也是頂著一定壓力。”蔡亮說,“韓國國內一直對日韓之間的接觸頗為敏感。”
安全合作“北約化”
除了借閱艦式釋放與多國聯手的信號,近來,日本在軍事安全領域動作不斷。
11月4日,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宣布,日本正式加入北約網絡防御中心;11月7日,英媒爆料稱,英國和日本預計于12月簽署《互惠準入協定》,以進一步推進雙邊防務合作。
蔡亮指出,日本一系列強化防衛領域的舉動,都與美國在亞太地區推進的“印太戰略”息息相關。
一方面,美國一直想推進“印太戰略”朝著政治集團化的方向發展。在日本與澳大利亞完成準同盟協議后,英國也希望能夠強化自己在亞太地區的存在感和安全合作。因此,在美國布局下,日英合作順理成章,是日本與“五眼聯盟”成員國強化安全合作的重要環節。
另一方面,北約亞太化也是美國的目標之一。在美國的戰略部署下,美國的亞太盟國與北約國家之間近來加強了聯系。從岸田文雄、尹錫悅出席北約峰會,到日本擬設駐北約專職大使,再到日本宣布正式加入北約網絡防御中心,這些都是日本加強與北約國家安全合作的表現。
出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王若弦
編輯 深海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