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預測美國可能爆發內戰,西方價值觀將崩塌,世界目光轉向東方

導讀美國中期大選即將迎來最關鍵的時刻,而隨著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之間斗爭的不斷加劇,這場中期大選必然會使得美國的政局以及社會陷入進一步撕...

美國中期大選即將迎來最關鍵的時刻,而隨著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之間斗爭的不斷加劇,這場中期大選必然會使得美國的政局以及社會陷入進一步撕裂與動蕩。

德媒《商報》近日刊文稱,美國國內政治日漸極化,美國式民主正走向墮落,而在這一過程中,美國有爆發內戰的可能,這并非是德媒在危言聳聽,已經有兩大跡象表明美國存在爆發內戰的可能。

一、兩黨斗爭加劇,美國內戰正加速到來

第一,美國政壇出現極化現象,兩黨意識形態差異也越來越大,這種政治極化現象將使得美國兩黨進一步陷入完全對立。而政黨的對立實際上是美國各個利益群體間矛盾無法調和的外在體現,各群體之間的高度對立,會促使美國社會走向撕裂,這對于一個聯邦制國家來說無疑是致命的。

借鑒美國南北戰爭的經驗來看,未來美國走向分裂甚至是爆發內戰已是大勢所趨。其實在上個世紀70年代左右,美國兩黨內部都存在一部分溫和派,他們在國會討論政策的制定時,更傾向于政策本身對美國的影響。

但如今民主黨內基本上都徹底轉變為自由派,共和黨內基本上都徹底轉為保守派,意識形態的對立進而引發兩黨在美國一系列政策上的高度對立。所以現在美國國會的議案投票中,基本上都按陣營來劃分,而并非議案本身的好壞。這不僅會加速美國的內耗,而且還會一步步推升美國的撕裂,形成惡性循環。

第二,兩黨之爭逐漸公開化、白熱化,斗爭形式也正在發生巨變。雖然美國兩黨素來不和,但過往斗爭形式更多的只是輿論上的相互攻訐,但如今兩黨不僅“動嘴”,而且還開始“動手”,尤其是國會山事件,對美國的“民主”制度造成了極大的沖擊。

以往只要大選結果一出,失敗的一方即使心有不甘,都會承認大選結果,但2020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的支持者不僅不愿承認結果,而且還計劃通過暴力手段改變大選結果,這無疑是美國內戰的前兆。

國會山事件并非只是一個偶然事件,這背后反映了美國內部的極端撕裂,這種撕裂是全方位的,既包括精英層面,也包括了民眾層面,未來類似的事件或許還會持續上演,而且在這次中期大選中已經初見端倪。

據英媒《衛報》報道,佩洛西的丈夫近日在家中遭遇襲擊,美國兩黨均將這件事定性為“政治暴力事件”,但共和黨人認為這是因為民主黨的政策激怒了一部分民眾。

這并非是一個獨立的暴力事件,而是表明美國內部表達不同政見的形式正越來越極端,也讓這次中期大選籠罩在暴力的陰霾之下。美國政府日前已經發出警告,在中期大選期間,美國國內的暴力襲擊事件將呈現上升趨勢,候選人、選票站甚至是負責選舉工作的工作人員都有可能會成為被襲擊對象。

此前的民調一直顯示共和黨在這次中期選舉中更加具有優勢,但如果結果與之相反,共和黨的支持者必然會不滿大選結果,國會山事件再次爆發也并非不可能。

此外,馬斯克近日成功收購推特一事,也無疑為美國內戰提了個速。馬斯克早前就明確表態,不會再支持民主黨,作為富人的他,自然更加傾向于保守黨提倡的市場自由化,而反對主張向富人征稅以維持福利的民主黨。

馬斯克收購推特一事,從短期來看,可能會促成特朗普的回歸,增強共和黨在美國輿論界的話語權。

從長期來看,網絡空間未來將成為美國兩黨斗爭的主戰場之一,而且由于互聯網傳播效率高的特點,必然會加速美國社會的意識形態對立,也相當于為美國內戰提了速。種種跡象表明,美國當下正在加速走向內戰,美國這座“民主燈塔”也正加速崩塌。

二、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價值觀”正失去吸引力

“民主”一直是“西方價值觀”的重要內涵,但近些年來的“國會山事件”以及“羅伊訴韋德案”均表明美國的“民主”制度已經崩壞,西方一直視為具有“普世性”的“西方價值觀”也正隨之崩塌。

其實,“西方價值觀”的全面崩塌早已是必然,因為其提倡的所謂“民主”、“自由”、“人權”等口號,實際上一直是西方國家發動顏色革命、干涉他國內政、掠奪他國資源的借口

只不過這些年來,由于西方國家靠著這種犧牲他國利益的手段維持了本國的強盛,再加上西方掌控了國際輿論主導權,所以此前才會讓不少國家認為,“西方價值觀”具有“普世性”,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模式才有未來。

但如今“西方價值觀”已經不再具有吸引力,除了美國的“民主”制度崩塌之外,還有兩大重要原因。

第一,西方為了實現自己的地緣政治目標,親手破壞了自己所宣揚的“價值觀體系”。例如在俄烏沖突中,不少俄羅斯富豪的海外資產被西方凍結,這使得西方此前一直宣揚的“私人財產不可侵犯”徹底淪為笑話。

第二,西式民主有太多失敗的例子,最典型的莫過于阿富汗以及海地。當年美國打著“反恐”的旗號進入阿富汗,聲稱要為阿富汗人民帶去自由與希望,這二十年期間,美國將自己的制度和價值觀強加在阿富汗身上,對阿富汗進行“民主改造”,然而直到美軍從喀布爾倉皇逃離,美國帶給阿富汗人民的依然只有戰亂,沒有美國口中的“希望”與“民主”。

除了阿富汗之外,海地是美國另一個“民主改造”失敗的典型例子。19世紀初,美國出兵海地,在當地扶持了一名親美總統,并由此開始對海地輸送意識形態,對海地進行“民主改造”,從國家制度到意識形態,海地基本上完全照搬美國。

然而美國的改造結果是,海地作為拉美第一個獨立的國家,現在卻成了西半球最貧困的國家。最近,海地因為當地黑幫控制了首都的重要能源港口,使得海地再次成為世界的焦點,而此前一直要對其進行“民主改造”的美國,現在卻無法說服盟友出兵幫助海地解決眼下的困境。

海地和阿富汗的例子足以證明,西式民主制度與價值觀并不具有“普世性”,越來越多的國家也看清了“西方價值觀”實際上是西方國家給自身海盜文化披上的文明外衣。

三、全世界視線轉向東方,尤其是中國

法媒《觀點》日前刊文稱,西方過去二十年試圖輸出“民主”價值觀,但收效甚微,“西方價值觀”正在失去吸引力,全世界都在將目光迅速投向了東方,尤其是中國。這篇文章認為導致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制訂了“游戲規則”,但同時又違反了這些“游戲規則”。

實際上,“東升西落”并非只是因為西方犯了錯,還與這三大因素有關。第一,發展中國家的崛起,正在飛速推動著多極化格局的發展。

西方虛偽的“西方價值觀”束縛了這部分國家的發展,損害了這些國家的切身利益,例如率先完成了工業化的西方國家,近些年來不斷借應對氣候變化的名義,剝奪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

第二,西方總是喜歡將“西方價值觀”強加在別國身上,通過和平演變或是武裝入侵等方式進行意識形態輸出,使得不少國家對美西方的所作所為深惡痛絕。但中國卻完全不同,中國從來不輸出意識形態,也不干涉他國內政,更不會將自身的價值觀強加在他國身上。西方的傲慢無禮,與中國的平等尊重形成了鮮明對比。

第三,事實證明,在這場百年未有之變局中,中國正成為全世界的“穩定劑”,與中國加強合作,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應對變局的重要選擇,例如多個國家正積極申請加入到的“金磚國家機制”以及“上合峰會組織”。

反觀美國,連拉攏東盟、美洲以及太平洋國家舉辦峰會都多次遭到抵制。究其原因,還在于和中國合作,能夠實現互利共贏,而與美國合作,往往會成為美國霸權的犧牲品,歐洲現在的狀況就是典例。被美國反復收割的歐洲,現在唯一的希望就在東方的中國。

“東升西落”,實際上是中美兩國博弈的結局,以中國為代表的反霸權力量正在推動著世界朝向多極化方向發展,這是歷史大勢。以美西方為代表的霸權力量則想要維護舊秩序,這一做法完全是倒行逆施,最終必然會以失敗告終。

經過幾十年的全球化,國際社會早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美國脅迫盟友強行與中國切割,以阻斷中國崛起的做法,不僅會加速自身內耗,還會讓美國逐漸被盟友所拋棄,最終陷入自我孤立的境地,而中國則能依靠自身優勢吸引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前來合作。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