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吹響“反美”集結號,中東3國采取行動,“美國優先”不靈了

導讀日前,伊朗宣布對美國進行新的制裁措施,伊朗官方指出,為回應美國實施的一系列侵犯人權、煽動暴力、推動恐怖主義等行為,對一部分美國實體...

日前,伊朗宣布對美國進行新的制裁措施,伊朗官方指出,為回應美國實施的一系列侵犯人權、煽動暴力、推動恐怖主義等行為,對一部分美國實體及個人實施制裁。

這項制裁名單中包括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及指揮官等人,同時還包括美國中情局、國民警衛隊和中央司令部空軍等政治和軍事實體,從該名單上來看,伊朗幾乎是鎖定制裁了美國部署在中東的所有軍事和情報部門。

而在敘利亞,敘政府軍再次在哈塞克省攔截了一支非法駐軍的美軍車隊,而這已經是近段時間以來,敘軍第六次對美軍在該地區的非法活動進行攔截

據了解,自2019年ISIS覆滅之后,美軍以支援庫爾德人主導的敘利亞民主軍(SDF)為由,在敘利亞、伊拉克地區大量駐軍,扶持當地庫爾德政治力量,并實際控制著敘利亞哈塞克省、伊拉克埃爾比勒地區的大量油田。

同時,美軍以該地區為核心,不斷對伊朗發動間諜活動,襲擊伊朗在伊拉克的設施人員,制造地區動蕩。伊拉克官方已多次要求美軍離境,而敘利亞政府軍在長期和哈賽克地區的美軍發生對峙,中國、俄羅斯等多個國家已不止一次要求美方尊重敘利亞領土和主權完整。

整體上看,美國在中東的局勢可以說是四面楚歌,敘伊這些“老對手”們不斷擴大反制美國的手段,驅逐美國勢力。而海灣國家的傳統盟友們,伴隨著石油增產的矛盾,也開始籌劃著和華盛頓分道揚鑣。

日前,“歐佩克+”組織明確拒絕了拜登政府的石油增產要求,推動更符合自身利益的石油減產計劃,決定下調石油產量200萬桶/日,此舉立即引發美國政府的指責。

美方稱歐佩克的行為“短視”,拜登表示要“回應”這些行為,民主黨內部甚至有議員稱美國應采取手段報復沙特的“不聽話”,這些威脅言論造成兩國在政治上陷入對立,白宮方面透露拜登甚至不愿在G20峰會上同沙特領導人會晤。

一旦美沙關系徹底崩盤,美國退出中東就是時間問題了,想當年,美國以海灣戰爭確立了中東事務的影響力,并以此為契機不斷擴大了在中東的軍事存在,通過挑動戰爭打壓地區對手,另一邊則不斷綁定美元對石油貿易的影響力,推動穩定石油霸權。

三十多年以來,美國挑起的地區沖突和戰爭造成了中東地區數百萬人死亡,美國政府和資本則不斷扶持地區傀儡政權,瘋狂攫取利益。

到今天,連伊拉克新政府這樣的原親美政權都和美國走到了對立面,而遜尼派和什葉派力量則在新形勢下不斷加強交流、放棄敵對,沙特和伊朗正在重歸于好,海灣各國正加強對敘利亞經濟援助。

這些都說明,美國利用地區矛盾、政治變局維持其中東主導地位的經營戰略已經完全失敗,其劣跡斑斑的戰爭罪行和霸權手段已經讓中東各國對美國產生了無法逆轉的失望和不信任。

中東已采取行動,歐洲這邊也吹響了“反美”集結號,據美媒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與德國總理朔爾茨均表示,由于美國今年8月推動的《通脹削減法案》貿易保護主義色彩嚴重,嚴重威脅歐美之間投資產業合作穩定,因此考慮對美國進行貿易報復。

拜登政府今年出臺的《通脹削減法案》,在新能源產業上對北美本土汽車行業實行高額補貼,使得來自歐洲、韓國等國的新能源汽車在競爭力較美國汽車快速下降,這種典型的貿易保護行為引發了韓國和歐洲的嚴重不滿。

韓方此前就計劃到WTO控告美方,此次德法又公開表態不愿接受美國的收割,為了平息盟友們的憤怒,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赴歐洲與多國貿易代表舉行會議討論《通脹削減法案》中的相關議題。不過從歐盟方面后續的表態來看,美歐之間的會談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結果。

如果任憑這樣的局勢發展下去,美歐必然在新能源領域產生嚴重分歧,甚至走向對立,當前受能源危機影響,歐洲經濟搖搖欲墜,而美國在這種時候卻自私的設置貿易壁壘,這也是變著法的在透支歐盟對美國的信任。

中東滿盤皆輸,歐洲暗流涌動,拜登執政兩年,一手外交牌打得稀爛,丟掉了中東盟友,惹惱了歐洲伙伴,在亞太又爭不過中國的經濟影響力。

可以說,在瘋狂透支美國國際公信力、其國內經濟還毫無起色的當下,“美國優先”已經不靈了,最重要的是,美國霸權的衰落已經完全走上了快車道,未來和美國經濟一起硬著陸是無法避免了。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