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三國達成共識,將建新群“鋰佩克”,澳洲也想加入,美歐不滿

導讀隨著電子產品和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鋰資源越來越具有戰略價值。尤其是在電動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當下,國際市場上的鋰價更是飛速上升。據悉,...

隨著電子產品和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鋰資源越來越具有戰略價值。尤其是在電動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當下,國際市場上的鋰價更是飛速上升。

據悉,今年10月底的鋰價就已經比去年年底貴了將近2倍。而這個消息對于那些鋰資源豐富的國家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世界上鋰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是位于南美洲中部的“鋰三角”,即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這三個國家所擁有的鋰資源占了全世界的56%。

據環球網報道,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三國正合計著仿照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建立一個由他們主導的“鋰佩克”組織。

和“歐佩克”一樣,他們將在鋰價值波動的情況下達成“價格協議”,控制鋰資源的出口和價格的大概走向。

客觀來說,“鋰三角”的確是自中東國家之后,又一個“老天爺賞飯吃”的地區。尤其是對玻利維亞這個貧困的南美洲國家來說,這簡直是其逆天改命的絕好機會。

目前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三國正在協商草擬相關文件,而同樣坐擁豐富鋰礦、擁有大量鋰產能的澳大利亞也動了心思,有意愿加入這個即將成立的“鋰佩克”。

眾所周知,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鋰資源出口國家,所以一旦這些國家達成共識,他們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操控國際市場的鋰價格,到時候獲得的收益必然是相當可觀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立“鋰佩克”組織后,“鋰三角”三國并不會只滿足于出口原材料,他們還想打造出一整套鋰加工體系。

這樣一來,他們便能獲取更多的產業附加值,也能擁有更大的議價和定價的權力,進而擺脫亞非拉落后地區“資源詛咒”的困境。

不過“鋰三角”的宏偉藍圖引起了其他西方國家的不滿,因為掠奪成性的西方只想讓他們成為低端的原材料供應國,不愿看到他們產業升級,也不想讓他們打造出自己的工業體系。

在美歐看來,鋰是能撬動電動汽車、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電動玩具、儲能電池、以及現代軍工等高端行業的戰略性資源。

這些與鋰息息相關的行業基本上都是暴利行業,所以誰能掌控大量廉價的鋰資源,誰就能在這些行業中占據優勢。尤其是在電動汽車這個尚未完全定型的“藍海”產業上,歐美國家更是不甘心落于人后。

目前中美兩國處于電動汽車的第一梯隊,擁有最為成熟的技術、最完善的體系和最多的專利,但現有的電動汽車市場仍存在被后來者分一杯羹的可能。

我們知道,制約電動汽車發展和推廣的最大因素是電池技術,充電時間長、續航里程不足、電池壽命較短、充電設施缺乏是電動汽車的痛點。

為解決這些難題,世界各國主要有兩種思路,一種是研發儲量更大、更為先進的鋰電池,并發展快速充電技術。

另一種思路是為新能源汽車建設眾多的“電池更換站”,由此一來,電動汽車便不會被充電問題所困擾。

但不管是哪種思路,都需要大量的鋰資源來做支撐。一旦哪個國家率先探索出了更優秀的充電體系,這個國家就能在電動汽車市場中掌握更多的主動性。

更重要的是,鋰電池已經占據了電動汽車成本的大頭,今年鋰資源的漲價直接帶動了電動汽車價格的大漲,而價格是電動汽車消費者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還是那句話,只要掌握了大量且廉價的鋰資源,就能在價格方面獲得更多的優勢,并且有足夠的空間對其它競爭對手發動“價格戰”。

同理,對于我國來說,鋰資源也一樣具有非常關鍵的意義。因為不論是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領域,還是電動汽車領域,我國都擁有著世界第一的產能。

這也就使得我國對鋰資源的需求十分龐大,從這個層面來講,我們必須重視“鋰佩克”這一鋰資源組織的建立。

但要是澳大利亞也加入其中,那就極有可能會給我們使絆子,就像當初中澳的鐵礦石交易那樣,覺得自己手中有點資源就開始嘚瑟,認為那是能夠對付中國的“制勝法寶”。

實際上不論是鐵礦石還是鋰資源,中國都有,而且數量也不少。只不過因為需求量太大,從長遠來看,還是以進口為主更加合適。

總的來說,如果好好做生意,中國絕對歡迎,但要總想用一些見不得光的手段來對付中國,那就小心最后自食其果了。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