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的小船要翻!馬克龍公開怒批美國,美歐正在加速分裂

導讀俄烏沖突爆發后,整個歐洲的天然氣價格一飛沖天,給歐洲人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由于天然氣等能源的價格暴漲,無數工廠宣布停...

俄烏沖突爆發后,整個歐洲的天然氣價格一飛沖天,給歐洲人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由于天然氣等能源的價格暴漲,無數工廠宣布停工裁員,多座城市供電供暖出現問題,全歐元區物價飆升,通貨膨脹率一年之內多次刷新歷史最高值。雖然美國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之一,美國完全足以抵御這種風險,甚至還可以借此機會向歐洲出口高價天然氣,賺的盆滿缽滿。這種將盟友當作“韭菜”一樣收割的行為招致了歐洲的強烈不滿。十月二十一日,法國總統馬克龍怒罵美國,痛斥其雙重標準。

馬克龍稱,這應該成為討論的話題,因為這關系到跨大西洋貿易的誠意。他說:“我打算在12月訪美期間提出這個問題。”

當地時間十月二十一日,塔斯社報道稱法國總統馬克龍出席了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峰會。會議結束后,馬克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如今美國向歐洲出口的天然氣價格是美國國內銷售價格的數倍,美國正在“通過地緣戰爭來攫取超額收入”,其行為“是真正的不勞而獲”。馬克龍表示,他尊重美國能源企業的定價權,但這種行為卻“制造了雙重標準”。他還表示,自己將于十二月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并在訪美期間和美國總統拜登當面討論天然氣價格的問題。同時,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也呼吁美國降低天然氣價格,他曾對媒體表示:“歐洲希望看到美國采取更多努力,以降低液化天然氣的價格。”

十月六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就曾對美國的天價天然氣表示過不滿,他在法國企業家大會上委婉地表示,美國銷售給法國的天然氣的價格是美國國內價格的四倍,“這并不是友誼的體現”。然而美國對馬克龍的呼吁充耳不聞,繼續以高價向歐洲出售天然氣,這才讓馬克龍忍無可忍,用“不勞而獲”、“雙重標準”這樣比較嚴厲的詞語批評美國。除了法國之外,歐洲的經濟發動機—德國也對美國的天價天然氣感到不滿,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也曾抱怨美國天然氣價格過于高昂,他稱:“一些友好國家,在一些情況下以無法接受的價格出售天然氣,這造成了必須討論的問題。”當然,由于德國在政治上的自主權不如法國,因此德國的官員在批評美國時的措辭也更加小心。

那么馬克龍的抗議能夠讓美國將天然氣價格降下來嗎?這一可能性是相當渺茫的,因為現在的美國經濟形勢也非常窘迫,彭博社近日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認為美國經濟在2023年出現下滑的可能性為百分之百。同時美國的通貨膨脹問題也未能得到有效緩解,CPI指數仍然在百分之八以上的高位徘徊。現在美國正指望通過向歐洲輸出高價天然氣獲益,并且引導歐洲企業流入美國,以此來緩和經濟下行趨勢,在這個時間點上,美國斷無可能降低天然氣價格,而且歐洲并沒有能力對美國進行任何威脅和反制,無法有力回擊美國的行為。即使是馬克龍親自去和拜登談論此問題,恐怕也將會無功而返。

其實理論上,歐洲還是有將能源價格調控至合理范疇的辦法,那就是解除或放松對俄羅斯的制裁,恢復與俄羅斯的能源貿易。但是歐洲的政治不獨立,如果沒有美國點頭,歐洲國家是斷然不敢做出這樣大膽的決定的。而且不少歐洲政客只想迎合反俄的“政治正確”,根本不在乎民生疾苦。九月,數萬名斯洛伐克民眾展開了大規模抗議,要求政府解除對俄制裁,恢復能源價格。可是斯洛伐克政府非但不聽從民眾的意見,反而污蔑抗議運動是被俄羅斯情報機構收買和煽動起來的。稍早前,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更是聲稱,不論德國選民怎么想,德國政府都將堅決支持烏克蘭。在這樣的政治氛圍之下,各個歐洲國家的政府自然無法去做該做的事。

雖然馬克龍此番怒批美國很難在短期內取得實際效果,但是卻證明了在美國的巧取豪奪之下,美國和歐洲的關系已然出現了巨大的裂痕。縱使美國還可以憑借強大的實力和多年的經營維持對歐洲的控制,但是其自私自利的本質還是被淋漓盡致地暴露了出來,雖然拜登一直聲稱“美國回來了”,但是其外交政策仍然是特朗普式的“美國優先”。長此以往,必然導致美國和歐盟離心離德,未來西方陣營禍起蕭墻、自行瓦解,也絕不是不可能的。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