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環球時報等多家媒體報道,當地時間十月二十三日,烏克蘭國家安全局發布公告稱,著名的航空發動機制造商馬達西奇公司的總裁維亞切斯拉夫·博古斯拉耶夫在十月二十二日夜間被烏克蘭國安局派出的特種部隊逮捕,被捕時博古斯拉耶夫正在自己位于扎波羅熱市的家中。烏克蘭國安局稱,今年八十三歲的博古斯拉耶夫涉嫌犯下叛國罪,在他的組織下,馬達西奇公司長期為俄羅斯軍隊提供飛機發動機。烏克蘭軍隊在被擊落的俄軍卡-52武裝直升機和米-28N武裝直升機中發現了為數眾多的馬達西奇生產的發動機,因此烏克蘭國安局便將其逮捕,目前博古斯拉耶夫已經被送往基輔進行進一步調查。
馬達西奇是烏克蘭最著名的飛機發動機制造商之一,安-124戰略運輸機、安-225大型運輸機等巨型飛機的發動機均使用馬達西奇公司設計和制造的D-18T渦扇發動機。除了制造固定翼飛機的發動機外,馬達西奇公司還生產直升機使用的渦軸發動機,全球最大的直升機米-26也使用了馬達西奇設計生產的D-136渦軸發動機。由于其技術實力雄厚,因此被譽為“動力沙皇”和“蘇聯航空工業的心臟”。即使在蘇聯解體后,馬達西奇公司不復當年榮光,但在2008年馬達西奇公司還是出口了一億六千萬美元的商品,占烏克蘭航空產品出口總金額的一半。
當然,對中國人民來說,對馬達西奇公司最深刻的印象,還是來自馬達西奇收購案。原本中方企業準備收購馬達西奇公司,并且已經斥四十五億美元巨資收購了馬達西奇公司百分之五十六的股份。然而就在2018年,烏克蘭政府突然以“國家安全”為借口,凍結了中方收購的股份。2021年,烏克蘭政府更是宣布將馬達西奇公司國有化,且拒絕賠償中方損失,還對參與收購馬達西奇公司的中方公司和個人進行制裁。2021年12月,中方企業向海牙常設仲裁法院發起了針對烏克蘭政府的仲裁程序,要求烏克蘭政府賠償中方企業的損失。只不過相關案件還未開始審理,俄烏沖突便爆發了,此事就此沒了下文。
就目前烏克蘭國家安全局公布的“證據”來看,以“叛國罪”為名逮捕博古斯拉耶夫顯然不夠令人信服。因為直到2014年烏克蘭顏色革命之后,波羅申科政府才下令禁止烏克蘭軍工企業與俄羅斯展開合作,而在此之前絕大多數烏克蘭軍工企業的最大金主正是俄羅斯。而卡-52直升機早在1995年就投入服役,米-28武裝直升機更是早在1982年就進行了首飛,這些直升機上裝備的馬達西奇發動機,完全有可能是在2014年波羅申科政府下達禁令之前就采購的。僅憑被擊毀的直升機上的發動機就斷定這位八十三歲高齡的企業領導人“叛國”,這樣的證據顯然是不夠有說服力的。
烏克蘭政府的行為顯然是要將這家有著百年傳承的優秀軍工企業逼上絕路,馬達西奇公司是為蘇制飛機提供發動機的,而如今世界上蘇制飛機最大的用戶正是俄羅斯和中國。在2014年之前,俄羅斯軍方是馬達西奇的最大客戶。但是隨著烏克蘭政府的禁令,馬達西奇公司失去了最大的市場。靠著和中國合作,馬達西奇公司的處境才稍有緩和,甚至有煥發新生的可能。然而烏克蘭政府破壞了中方的收購計劃,再次摧毀了馬達西奇重現當年輝煌的可能。作為蘇聯最重要的航發制造廠的領導人,博古斯拉耶夫看到烏克蘭政府如此作賤這枚“蘇聯航空工業的明珠”,對烏克蘭政府產生不滿也是合情合理的。
綜上所述,就目前公布的“證據”來看,烏克蘭國家安全局逮捕博古斯拉耶夫顯然是證據不足的。與其說他和俄羅斯勾結,犯下了“叛國罪”,不如說烏克蘭政府現在需要尋找一個宣泄情緒的“出氣筒”。近期俄軍對烏克蘭各大城市的基礎設施展開了全面打擊,烏克蘭全國百分之四十的發電站被摧毀。在赫爾松,烏軍的連續猛攻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反而損失了大量人員和裝備。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政府亟需取得某些“成就”來振奮士氣,而已經八十三歲高齡的馬達西奇公司的負責人,就這樣被當作“叛國賊”逮捕了。這一行為完全是出于政治目的,至于博古斯拉耶夫究竟有沒有和俄羅斯特種部隊聯系,反而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