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給美國上眼藥,胡塞武裝轟炸了原油港口,不準外國盜取也門資源

導讀近日,也門胡塞武裝通過無人機攻擊了也門政府軍控制的港口,這座港口主要業務就是向國外出口也門石油。襲擊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隨后,胡塞...

近日,也門胡塞武裝通過無人機攻擊了也門政府軍控制的港口,這座港口主要業務就是向國外出口也門石油。

襲擊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隨后,胡塞武裝表示對此次事件負責,并宣稱,這次襲擊只是對外國勢力非法盜取也門石油的小小警告,同時還威脅外國石油公司,不要跟也門政府合作。

胡塞武裝和也門政府之間的矛盾,已經很多年了,這里面涉及到伊朗和沙特之間的國際博弈。

今年4月份的時候,在聯合國調理下,也門沖突方簽訂了暫時停火協議,10月份這個協議到期,而雙方關于一些政治上的分歧并沒有談攏,所以局勢重新惡化,胡塞武裝對政府軍控制的碼頭進行襲擊,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但有趣的是,這次胡塞武裝的襲擊,看上去并不像是為了打擊也門政府和沙特聯軍,而是在給美國“上眼藥”。因為最近說到外國非法盜取中東國家的石油,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美軍在敘利亞,盜采石油,甚至割走敘利亞小麥的事情。

胡塞武裝的警告性攻擊,更像是給敘利亞做了個示范,教敘利亞可以用什么手段,破壞外國勢力盜采本國石油的行為。更重要的是,美軍在敘利亞盜采石油這事,現在已經在國際上臭“臭名遠揚”了。

最開始,美國還可以借助敘利亞內戰的機會,說他們盜采石油,是得到敘利亞反政府武裝授權的,是支持敘利亞“民主革命”。但現在,敘利亞內戰的局勢完全被政府軍掌握,反對派已經失去了大部分控制區,全靠臨近邊界線,與伊拉克領土接壤的三不管地帶存在著。

從國際道義上來講,大部分國家都已經看明白了,敘利亞內政中的反對派,就是美國用來搞亂敘利亞的非法武裝,沒有資格與美國簽訂輸出石油的協議。

換句話說,駐在敘利亞境內的美軍基地,已經徹底變成了非法入侵敘利亞領土的侵略者。他們盜采敘利亞石油,敘利亞政府是完全有資格驅趕的。

當然,客觀上來講,敘利亞國小民弱,沒辦法和美國直接“硬碰硬”,否則很容易引發美國的報復,給敘利亞造成更大的傷害。但是,軍事不好直接對峙,不代表外交上、國際輿論上,沒辦法向美國施壓。

現在胡塞武裝攻擊也門政府軍控制港口的事件就是例子,這種行為傷害性不大,但是能在國際上造成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因為從中東進口石油的外國公司,可不止美國一家。

當然,美軍從敘利亞盜采石油,那是有著巨大的利益的,僅靠輿論上施壓,恐怕很難讓美國主動撤出。敘利亞想要阻止美軍盜采石油,就得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比如最近在敘利亞東南部,有無人機襲擊美軍控制的奧馬爾油田,就是典型的例子。

說白了,美國之所以到現在還賴在敘利亞不肯走,什么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當然都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可以借此機會,光明正大的洗劫敘利亞石油資源。

尤其是在眼下俄烏沖突持續,全球能源價格高漲,歐洲遭遇嚴重能源危機的背景下,從敘利亞盜采石油,然后轉手賣給歐洲,可以說是一筆暴利的買賣,巨大的利益導向之下,美國政府自然也就顧不得“吃相難看”了。

對于敘利亞政府來說,現在未必不是一個機會,俄烏沖突持續,美國注意力在烏克蘭,而且與俄羅斯關系異常緊張。這個時候,敘利亞加大對美軍非法占據的本國油田的騷擾打擊,一方面能讓美軍疲于應付,另一方面美國也不想因為敘利亞的事情,增加跟俄羅斯起直接軍事沖突的概率。

因此對付敘利亞政府軍,不太可能擴大軍事行動,這就給了敘利亞政府一個徹底趕走美國人的機會。

不過,站在全球安全的角度,敘利亞和美軍之間的沖突加劇,對于地緣政治格局來說,其實并非好事,因為它代表著隨著俄烏沖突的持續,不安和動蕩正在從東歐向整個世界蔓延,像敘利亞這樣本來就處于矛盾前沿的國家,很容易重新卷入戰爭。

一旦這種情況發生,對全球都不是好事,有鑒于此,國際社會應該盡力敦促美國停止盜采敘利亞石油。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