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在安理會交鋒,俄扳回一城,立陶宛和羅馬尼亞未獲準出席會議

導讀據俄通社報道,近日,聯合國安理會舉行了有關俄烏沖突人道主義問題的會議,在此次會議上,由于俄羅斯堅決反對,立陶宛和羅馬尼亞兩國的代表...

據俄通社報道,近日,聯合國安理會舉行了有關俄烏沖突人道主義問題的會議,在此次會議上,由于俄羅斯堅決反對,立陶宛和羅馬尼亞兩國的代表,沒有獲得出席會議的機會。

看上去,這體現了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的話語權,但實際上正好相反,立陶宛和羅馬尼亞未能出席這次會議,原因是歐美已經強行把很多歐洲國家代表,編入列席會議的人員名單了。

安理會是聯合國最核心的機構,除了五個常任理事國以及十個非常任理事國之外,舉行針對某項具體事務的會議時,也有邀請相關國家參與會議的慣例。

這次會議討論的是俄烏沖突帶來的人道主義的問題,按理來說一些歐洲國家,包括立陶宛和羅馬尼亞等,都因為俄烏沖突,受到來自烏克蘭的難民沖擊,邀請他們參與會議,也算有一定道理。

但是,開會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眼下俄羅斯和歐美之間,對于烏克蘭問題,存在著巨大的分歧,因此要真正解決問題,就必須考慮平衡性。

比如美國提出要歐盟國家參與會議,那么俄羅斯是不是可以邀請白俄羅斯、集體安全組織成員,甚至一些非洲國家參與會議?論人道主義危機,歐美制裁俄羅斯糧食能化肥出口,給全球很多第三世界國家帶來了嚴重人道主義危機,這些問題是否也需要討論。

當然,歐美主張發起這次會議,主要針對的還是烏克蘭國內的人道主義危機。此前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以后,俄羅斯對烏克蘭境內很多能源設施,實施了報復性的打擊,歐美開會的目的,就是想逼俄羅斯不再打擊烏克蘭能源設施,這一點參與會議的各方,應該都一清二楚。

從人道主義本身的角度來看,這的確是個問題,就像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之后,克里米亞半島的人民會受到人道主義危機一樣,烏克蘭境內能源和基礎設施受到襲擊,除了癱瘓烏克蘭軍隊后勤補給線之外,同樣也給烏克蘭人民帶來了用水,用電方面的問題。

聯合國想要解決這個事情的同時,也需要考慮俄羅斯的合理安全訴求。歐美國家支持烏克蘭,讓烏克蘭利用海馬斯火箭炮,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等已經并入俄羅斯領土的民用設施進行遠程打擊,同樣會帶來人道主義危機。

不能說只要求俄羅斯不攻擊烏克蘭的民用基礎設施,卻不對烏克蘭做任何限制,甚至直接向烏克蘭提供武器。

同樣的,從程序上來說,安理會舉行相關會議,如果真是為了解決人道主義的問題,就必須考慮雙方參會人員的均衡。歐美卻利用“人道主義”的大旗,安排了很多歐洲國家參與這次會議,這些國家都跟美國保持一致,不顧俄羅斯的訴求,只強調烏克蘭單方面的損失。

把好好一個嘗試解決問題的會議,變成了針對俄羅斯的“批判大會”,這顯然是無助于烏克蘭人道主義危機化解的。俄羅斯堅決反對立陶宛和羅馬尼亞參與這次會議,實際上就是借此向歐美國家操縱聯合國安理會的行為表達不滿。

現在歐美勉強同意了俄羅斯的建議,不給立陶宛和羅馬尼亞出席會議的資格,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烏克蘭在俄羅斯的遠程打擊下,損失肯定很大,大到已經直接影響烏克蘭整體的士氣,以致歐美國家沒辦法坐視的程度,他們需要俄羅斯方面做出一定妥協,從而緩解一下烏克蘭的困局。

第二,俄烏沖突打到這個地步,俄羅斯在國際外交層面,尤其是聯合國框架內,是處于不利局面的。否則就憑美國號召一群歐盟國家,參與俄烏“人道主義”問題的會議,這種明顯針對俄羅斯的局面,俄羅斯本應該拒絕的。

但俄羅斯沒有拒絕,說明還是希望能夠和歐美達成一定妥協,早點結束戰爭的。而此次俄羅斯的要求獲得了聯合國的支持,也是近段時間以來,俄羅斯在聯合國會議上難得的扳回了一城。

另外,這次交鋒還充分地體現出了五大常任理事國雖然擁有一票否決權,彼此是平等的。但在聯合國事務上,歐美為主導的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依舊占據著安理會的優勢力量。推動安理會改革,打破這種西方對聯合國的操縱和影響,迫在眉睫。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