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明來勢洶洶,實則漏洞百出!北約核演習已顯現“分裂”苗頭

導讀據俄衛星社報道,當地時間10月17日,不顧俄政府多次警告,北約年度例行核威脅力量演習“堅定正午”,正式于比利時林堡省克萊恩-布羅格爾空...

據俄衛星社報道,當地時間10月17日,不顧俄政府多次警告,北約年度例行核威脅力量演習“堅定正午”,正式于比利時林堡省克萊恩-布羅格爾空軍基地拉開序幕。據外媒援引北約組織聲明稱,此次軍演將持續至10月30日結束,共有來自14個國家的60多架軍機參演,演習范圍集中在比利時、英國及北海等地上空。與此同時,據美媒“動力”網站報道,10月下旬,俄軍將舉行代號為“格羅姆”的年度核演習。盡管上述兩場核威懾演習均在預定安排計劃內,但綜合近期的跌宕起伏的俄烏戰事與各方間在核武器方面的激烈交鋒,著實令外界不得不提高警惕。有趣的是,北約的核演習看似規模龐大、來勢兇猛,可若仔細剖析的話,外界依舊能從其中窺得一絲“分裂”的苗頭!

(據悉,本次例行核威脅力量演習,美軍將會派出駐地位于北達科他州邁諾特空軍基地內的B-52戰略轟炸機助陣)

在以歐洲為主要框架下成立的北約組織,其所擬定的核政策及奉行的核戰略,從一開始便喪失其獨立性,主要原因是北約內只有美國擁有“三位一體”核反擊力量體系,英法都只有四艘戰略核潛艇,另外法國的陣風戰機能夠攜帶核導彈,沒了。

(兩名軍械員正將B-61戰術核彈掛載至F-16戰機翼下掛架上,B-61戰術核彈堪稱是美國低當量核武器的最佳代表之一)

在此背景下,北約組織的核政策及核戰略便與美國形成深度捆綁。換句話說,北約組織不僅是美國向別國實施核威懾/打擊的具體工具,還將承擔由此所引發的諸多外溢效應與難以預料的后果。這里需要指出的是,鑒于在關鍵時刻將由美國提供急需的核屏障,使得英國對此也樂見其成。美國核政策/戰略有一特征,那便是深受歷屆決策層所影響,充滿著極大不確定性,由此給世界安全帶來巨大隱患。如以前任總統特朗普為例,他便認為,美國核政策應以“大力加強與擴充核武器”為主,因此諸如下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隱身戰略轟炸機、陸基彈道導彈及低當量核武器等裝備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強勁發展姿態。尤其是低當量核武器,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戰術核武器,深得特朗普政府青睞,被視為是提高美國核力量靈活性與響應能力的不二法寶。

(圖為美軍下一代洲際彈道導彈LGM-35A“哨兵”想象圖,它將接過替代“民兵”,入主美國陸基核力量戰斗序列)

接過總統寶座的拜登,在核政策/戰略方面,初期曾因“奧巴馬主義”影響較重故而略顯穩健,主要表現為他本人承諾,將會大規模削減核武器數量,并推動將“首先不使用核武器”納入美國核戰略學說等等。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盡管拜登在核政策/戰略方面以穩健聞名,他還是因霸權思潮的根深蒂固而偏離了最初軌道,最終演變成如今的大力推行。比如在拜登內閣提交的2023財年國防預算草案中,僅僅用來升級美國核武庫的撥款就高達344億美元,與2022年的277億美元可謂是有著天壤之別。再如據美國國防部披露稱,用于開發下一代洲際彈道導彈“哨兵”及維護升級現有核設施的費用支出將高達1000億美元之巨。簡而言之,現行美國核政策/戰略依舊呈擴大態勢,盡管其還是處于一貫的“戰略模糊”總體指導綱要下,但早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圖為目前美軍在歐洲地區戰術核武器部署及數量示意圖,總數相較于2000年的480枚及2010年的180枚,業已縮減到如今的100枚左右)

認識到這一隱患后,北約組織成員國曾就核政策/戰略進行過多次辯論,主要議題集中在撤離美國部署在歐洲地區內的戰術核武器、就核武庫規模進行適應性削減、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及將先發制人式的核打擊納入上述學說中等等。盡管辯論頻繁,但所取得的成果可謂是極為有限,這主要因為美國政府的強力反對所致。

不過這其中還有一個特例存在,那便是向來重視國防自主性的法國。不論是核政策/戰略也好,還是核武器使用也罷,法國政府均與美國保持著一定距離。如在日前,法國總統馬克龍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表態稱,烏克蘭若遭受到來自俄羅斯核打擊的話,法國政府絕不會采取對等措施,即動用核武器進行回擊。這一表態令西方媒體頗為惱火,他們紛紛指責馬克龍破壞了西方陣營在核武器使用上的“戰略模糊”政策,向俄政府提前亮出了底牌云云。

(“堅定正午”例行核威脅力量演習開幕當天,烏克蘭首都基輔便遭到俄軍沙希德-136型自殺式無人機的襲擊,圖為該無人機殘骸)

同樣,拉開大幕的“堅定正午”例行核威懾演習,法國照例還是不會派出本國部隊參演。由此可以看出,法國政府在核政策/戰略及核武器使用上的獨立性是何等之強,反過來講,也正是得益于此,使得法國可避免被裹挾進由美國開動的戰車之上,從而不必為他國發起的大規模核報復而擔憂。

回過頭來再講此次的“堅定正午”例行核威懾演習,若無俄烏戰爭的沖擊,此次演習還是像往常一樣,除在外交領域引發俄、美、歐等多方口水戰外,不會再激起其他浪花。但今時不同往日,隨著俄烏矛盾這顆地雷被引爆后,有愈演愈烈之勢,使得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迅速進入“準戰時”狀態中,有鑒于此,本次“堅定正午”例行核威脅力量演習就帶有濃厚的針對意味。

(一致對外尤為關鍵,不過內部分歧同樣值得重視,如果人心逐漸散了的話,那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恐怕會進入到真正的“腦死亡”狀態中)

不過需要注明的是,上述軍演仍然是象征意義大于實質意義,換句話說,便是核戰爭不會在俄美雙方之間,或是在歐洲地帶打響。畢竟坐在牌桌上的各方代表都明白,按下核武器發射按鈕后,無異于是徹底撬動“潘多拉魔盒”,后果不僅無法承受,且將充滿諸多變數。目前,北約組織的第一要務,仍是已應對俄羅斯軍事威脅為主,但同時他們還需認識到,在此過程中若不盡快消除內部分歧與矛盾的話,那么北約組織的行動能力將會被大幅抵消,這一點對于美國來講,可謂是萬難接受!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