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三周,珠海航展就要開幕了。
參加珠海航展的各種裝備開始陸續進場,一些照片也開始在互聯網上流傳。
在這些照片中,一張VT4坦克的照片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因為在這輛VT4坦克上,裝備了新型主動防御系統。
之前我們曾經展出過GL5主動防御系統,并且在裝甲開放日上進行了實彈測試。
不過這一次出現在VT4坦克上面的主動防御系統,和GL5主動防御系統在外觀上有不小區別,尺寸變得更小了。
這說明我們的主動防御技術還在不斷發展中,各種新型產品不斷被研制出來。
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在陸戰裝備的防護技術方面,傳統的裝甲防御漸漸出現頹勢,主動防御技術開始逐漸應用。
在今年的俄烏戰場上,俄軍現役最先進的T90M坦克(T14尚未正式服役),遭到152毫米榴彈炮炮擊而被摧毀。
T90M坦克從防護性能上來說,是現在裝甲防護最先進的坦克之一,絕大部分穿甲彈都無法奈何T90M坦克的正面裝甲。
但即使是這樣,T90M的裝甲面對152毫米榴彈的直接命中,也抵擋不住。
所以在傳統的甲彈對抗陷入僵局時,不少人就把目光從被動式的裝甲防御,轉向了主動防御技術。
從理論上來說,主動防御技術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在發展潛力上,要比受限于材料和重量的裝甲防護更高。
主動防御系統的研制年代很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就開始試驗主動防御技術。
不過受限于當時的技術水平,主動防御系統沒有得到廣泛的使用。
到了21世紀,電子技術的發展,讓主動防御系統不再被技術問題困擾,從而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以色列研制了“戰利品”主動防御系統,裝備在以色列的梅卡瓦主戰坦克上。
在黎巴嫩地區的多次武裝沖突中,“戰利品”系統攔截了幾十枚火箭彈和反坦克導彈,顯著提高以軍坦克的生存性。
因此“戰利品”系統在西方國家一戰成名,美國M1A2坦克的最新改進型號,也裝備了從以色列引進的“戰利品”主動防御系統。
俄羅斯則為T14坦克研制了“阿富汗石”主動防御系統,據稱除了攔截火箭彈和導彈以外,還可以攔截速度較低的穿甲彈。
這里要著重提一下,主動防御系統對于坦克穿甲彈的攔截能力。
我們知道,傳統的甲彈對抗中,“彈”指的就是坦克的穿甲彈,現代最先進的穿甲彈是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這種穿甲彈決定穿甲能力的因素有多種,包括材料、硬度、長度、結構和速度。
其中,速度是很重要的一環。
目前,最先進的穿甲彈,普遍達到了1800m/s的速度,而“阿富汗石”能夠攔截的穿甲彈速度,只有1400m/s不到。
但隨著主動防御系統的進一步發展,實現攔截1800m/s穿甲彈的能力,也許用不了多久時間。
而穿甲彈速度到了接近2000m/s以后,就很難進一步提高。
也就是說穿甲彈的速度是有上限的,而目前來看,主動防御系統的攔截速度上限,要超過穿甲彈的速度上限,是大概率的事情。
所以,主動防御系統是未來坦克,以及其他地面裝甲車輛防御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
我們中國自然也不會在這方面落后。
最早公開亮相的中國主動防御系統,就是我們的GL5主動防御系統,是一種外貿的產品。
從當時裝甲開放日的實彈測試來看,GL5系統能夠有效攔截低速的火箭彈,與之速度相當的反坦克導彈,也具備有效的攔截能力。
不過GL5系統也存在不少問題,體積偏大,攔截彈備彈數少,而且不具備攔截穿甲彈的能力。
當然,最后這一點不是多大的問題,目前各國的主動防御系統,也只有俄羅斯的“阿富汗石”稱具備攔截穿甲彈的能力,而且真實性還沒有得到證實。
之后在2021年的珠海航展,一種新型主動防御系統,隨著VN22步戰車的亮相出現在大家面前。
VN22步戰車是一種使用無人炮塔的步戰車,而在它的炮塔上,集成了一種和GL5系統不同的主動防御系統。
關于這款主動防御系統的資料,筆者能夠查詢到的不多,不過從現有的資料來看,這款主動防御系統也不具備攔截穿甲彈的能力。
然后就是今年航展上,將會同VT4坦克一同亮相的主動防御系統了。
這款主動防御系統的性能,還有待珠海航展正式開幕以后一探究竟。
到這里可能有不少朋友有個問題,那就是這些產品都是外貿的產品,為什么我們解放軍自己還不裝備呢?
我們當然不是沒有認識到主動防御技術的重要性,甚至在我們未來的裝甲車輛研制中,主動防御技術將會占據主要地位。
筆者個人認為,讓解放軍目前還沒有大量裝備主動防御系統的原因,主要有這么兩點:
第一點,目前我們的主動防御系統,性能還不能讓解放軍感到滿意。
畢竟從目前展出的產品,包括GL5系統等主動防御系統來看,其綜合性能并不算很先進。
如果有一款尚未公開、正在研制的先進主動防御系統,那么解放軍再等個幾年時間,一步到位裝備我們自用產品,或許是更合適的選擇。
因為主動防御系統價格不便宜,如果新產品相對于GL5系統等有代差或者半代的性能優勢,那確實沒必要現在就裝備GL5系統。
第二點,主動防御系統如何與步兵配合使用,也是需要研究摸索的問題。
主動防御系統使用破片殺傷來攔截來襲導彈,也就在坦克等裝甲車輛周圍,通過爆炸形成破片團進行攔截。
坦克皮糙肉厚,破片傷不了坦克,但坦克周圍配合作戰的步兵可沒那么厚的裝甲。
要是配合不好,導彈是攔截了,配合作戰的步兵也會傷亡不少。
以軍在實戰中也沒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他們讓步兵遠離坦克,這雖然讓坦克的主動防御系統能夠發揮作用,但減弱了步坦協同進攻的能力。
所以,目前來說,解放軍對于主動防御系統的使用,還在測試、試驗階段,用來摸索相應的戰術戰法。
當然,這樣的情況不會長久,過不了幾年,即將列裝的解放軍新一代裝甲車輛,很可能會攜帶主動防御系統一同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