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報道,有著“沙漠中的達沃斯論壇”名號的“未來投資倡議”大會(FII),將于10月25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召開,會議將持續三天,期間將會吸引來自各地的金融巨頭。
但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大會舉辦方拒絕邀請美國官員參加,為此“未來投資倡議研究所”的領導人阿蒂亞斯還專門說明了理由,直言“不想此次會議變成一個政治平臺”。
阿蒂亞斯解釋稱,太多的政客上臺時,媒體只會注意這些政客,而不關注會議本身,這不是其所希望發生的事情,但這并不意味著大會受到了沙美關系遇冷的影響,相反多達400名美企CEO對此次大會很有興趣,不過因場地不足,大會已經開始拒絕部分代表參加。
的確美國政客出現的場合,幾乎無一例外都會被變成“政治角力場”,可以說沙特方面將美官員排除在FII之外的理由絕了,一下子就抓住了本質,但美國遭到如此待遇,實際上也是自找的。
究其原因還是美國自視甚高,沒有將沙特放到一個盟友該有的位置,反而更像是將其視為自己的“仆人”,不僅對沙特的內政評頭論足,還向其提出損害沙特自身利益的要求,最重要的是,美國打心底里瞧不起這個盟友,美總統拜登甚至公然對其進行侮辱稱其為“賤民”。
但就算如此,在拜登為了支持率而試圖降低油價時,還要求沙特增產,甚至不擇手段地用卡舒吉之死威脅沙特王儲。
面對這樣的為難,泥人尚有三分火氣,也難怪沙特這個產油大國會逐漸和美國離了心,為了自身利益公開和美國叫板。
沙特王儲在拜登親自來訪時,和其進行了被美國人視為恥辱的“碰拳外交”,卻對拜登的增產要求冷處理,讓其不僅為高昂的油價焦頭爛額,還因這一外交禮儀飽受美國人的批評。
不過雖然拜登確實不痛快了,但這也恰恰體現出美國人對沙特到底有多么大的惡意和不屑,美國這一行為,是典型的種族主義。
之后拜登多次向沙特提出過增產石油的要求,而這無疑是在以損害沙特的利益為代價,來換取美國和拜登自己的利益,畢竟對沙特這些龐大的產油國而言,增產意味著油價下跌,而油價又與自身利益掛鉤,因此增產等同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但這樣一來市場油價降低了,美國將得到其那些為油價所困的盟友更堅定的支持,拜登也將得到更多美國民眾的支持。
那么面對這樣一邊看不上自己,一邊還想拿自己的利益當墊腳石的美國,沙特又怎么會做出符合美國心意的選擇,所以出于為自身利益著想的目的,沙特決定同意俄羅斯的石油減產建議,而由于這兩國正是“歐佩克+”的領頭羊,該組織其他成員國同樣減少了自身石油產量。
正因如此,美國感到極其惱怒,認為沙特站在了俄羅斯那一邊,不少美官員都紛紛建議和沙特“斷交”,威脅對其進行制裁,拜登更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美國需要重新審視美沙關系,并稱沙特將會面臨一些“后果”。
拜登這番發言可謂是讓本就開始遇冷的美沙關系進一步惡化了,而這對美國而言并沒有什么好處。
因為拜登發出這樣的威脅,顯然是試圖讓沙特服軟,從而滿足其增產的要求,不過事與愿違,南非透露沙特正在尋求加入金磚國家,這代表沙特有意尋找新的“靠山”,因此很明顯拜登算盤要落空了。
此外要知道美國和美元的霸權地位是和石油有一定綁定的,那么其在現在選擇威脅沙特這個產油盟友國并與之鬧掰,無異于在給自己插刀。
而且面對美國這番威脅,沙特也有人做出了強硬的回應,沙特王子沙蘭警告稱,對于任何挑戰沙特存在的人,沙特人都將成為“圣戰和殉道”的產物。
盡管這位王子的言論不足以代表沙特,但由此還是可以看到沙特確實有部分地區不打算對美國有任何妥協,以及目前美沙關系的僵硬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未來投資倡議研究所”不屬于沙特政府,但該機構和沙特王儲有著密切的關系,考慮到拜登對王儲的羞辱,以及美官員對沙特的威脅,那么此次大會沒有邀請美官員參加,未必不是沙特報復美國的一項手段。
至于為什么美國企業仍然能夠參加大會,顯而易見是因為沒有人會和利益過不去,美國企業沒有做出對沙特不利的事情,和其繼續保持合作一方面可以獲得利益,另一方面還能避免美國直接狗急跳墻以“排擠美國”的名號對沙特施壓。
總而言之,眼下美國在與沙特的關系上可以說是更為被動的那個,所以其選擇繼續對沙特施壓是不明智的,但若美國一意孤行,再次借此大會做文章抨擊沙特,終將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