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外長急了,稱不能接受俄烏達成和平協議,并承諾會不惜代價援烏

導讀前段時間,俄羅斯將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的總指揮官更換為蘇洛維金大將后,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風格顯然變得更加直接,也更加強硬了。不...

前段時間,俄羅斯將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的總指揮官更換為蘇洛維金大將后,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風格顯然變得更加直接,也更加強硬了。

不過,這位俄羅斯大將首次對媒體的公開發聲中,還是給俄烏和談留下了空間,并且向烏克蘭釋放了善意。據《今日俄羅斯》報道,蘇洛維金在公開聲明中表示,希望烏克蘭是一個對俄友好,且獨立于西方、北約的國家。

總結蘇洛維金的話,其實大致就3個意思,一、北約控制著烏軍,且不計烏方的傷亡;二、若烏方繼續在赫爾松展開猛烈攻擊,那俄羅斯或許會被迫做出“艱難的決定”;三、向烏克蘭釋放善意,希望能夠和平解決矛盾。

不難看出,雖然這位大將強硬的手段確實是有目共睹,但卻依舊有所保留,目的就是為俄烏和談創造空間。但即便俄羅斯態度鮮明,也總是有人喜歡出來唱反調,比如說在俄羅斯向烏方釋放出談判信號后,德外長就急了。

據《環球網》報道,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在一個外交論壇上直言,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方國家都不應接受“讓烏克蘭失去領土”的和平協議。

貝爾伯克這番話其實也就表明了,即便現在俄烏和談,德國方面也不會承認。因為按照她的邏輯,在頓巴斯地區已經公投入俄的情況下,即便俄烏進行和平談判,并且有了實質性的結果,德國以及那些西方國家也將不會承認。

并且貝爾伯克還放言,德國會不惜一切代價,為烏克蘭提供更多的軍事、經濟等援助。此前,基輔遭到俄軍導彈攻擊后,德國就迅速將1套IRIS-T防空系統送到了烏克蘭。據美國《全球安全》消息,這套防空系統屬于德國目前最現代化的裝備之一,就連德國自己都尚未裝備,就直接從生產廠運到了烏克蘭。

不難看出,德國對烏克蘭的援助可謂是“盡心盡力”,但同時,這些行為也間接破壞了俄烏和談的基礎。說白了,在俄烏沖突中,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行為,其實都無異于給緊張的局勢再添了一把火。

而這本質上也符合西方國家的利益,據俄媒報道,之前普京面向全國發表講話時提到,其實烏克蘭方面曾經對俄羅斯所提出的談判建議有過“積極反饋”,但最后依舊無疾而終,原因在于俄烏和平不符合西方國家的利益。

從普京的言論可以看出,其實俄烏沖突按理來說不會發展到現在如此緊張的局面,但前提是沒有西方國家的參與。而那些西方國家恰恰就是想要借助烏克蘭消耗、孤立甚至是拖垮俄羅斯,因此,俄烏之間的談判至今也沒能取得有效的結果。

據烏媒報道,澤連斯基還在近日批準了一項關于“不可能與普京談判”的決議,而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對此也是直言,現在若是想要通過外交的手段解決俄烏矛盾,就只能等澤連斯基或者下任烏總統改變立場。

不難看出,從俄烏沖突爆發最初,雙方還能坐在一張桌子上進行談判,到如今澤連斯基簽署這項決議,俄烏的和談空間確實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縮小。即便俄羅斯多次強調,并沒有關閉談判的窗口,烏克蘭以及那些西方國家卻依舊在用實際行動,讓局勢升溫。

而美國卻在近日一反常態開始呼吁俄烏進行和談,據《塔斯社》報道,白宮安全協調員柯比表示現在俄烏應該通過外交的手段,和平解決矛盾。

話雖如此,美國卻仍在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拜登也承認會在防空領域予以烏克蘭支持。說白了,不論美國說得多好聽,最終還是要看它的實際行動。而一如既往地對烏援助就已經說明了,至少現在,美國并沒有讓俄烏沖突以和平方式收尾的打算。

無論是德外長貝爾伯克的強勢表態,還是美國的言行不一,這些西方國家的目的其實都只有一個,即通過烏克蘭盡可能的削弱俄羅斯的實力,因此即便是最初烏克蘭有過和談的意向,但實質上控制烏軍的還是西方國家,所以戰況才會不斷升級。

在西方看來,沒有烏克蘭的傷亡,就換不來俄羅斯的削弱,此前俄外交發言人也曾發出過警告,西方國家的目的就是要“戰至最后一個烏克蘭人”。

在這場沖突中,北約勢必要抓住這次機會,削弱俄羅斯,因為在烏克蘭之后,可能不會再有哪個國家愿意為這些西方國家的利益,如此“肝腦涂地”的付出了。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