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媒體報道,上任還沒有兩個月的英國新首相特拉斯,已經因為自己糟糕的經濟政策而面臨著提前結束首相生涯的窘境。
近80%的英國受訪者反對她繼續在任,其凈支持率僅為-70%,比上一任約翰遜的-54%還要跌出20,甚至在保守黨內部,對她的支持率也是直線下跌,超過38%的保守黨成員認為首相應該立即辭職。
更為打擊的是,繼前財政大臣克沃滕之后,特拉斯的內政大臣蘇拉·布雷弗曼據信也已辭職,離任前,蘇拉還曾暗示,保守黨內部有人計劃發動“政變”,試圖讓特拉斯政府提前下臺。
不到7天,先后兩名內閣大臣離任,對特拉斯造成的打擊可想而知。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議員致函負責監督選舉和罷免黨派領袖的下議院“1922委員會”,要求他們發起對特拉斯的不信任投票。
在特拉斯之前的兩任首相,約翰遜和特蕾莎.梅,都曾被發起不信任投票,但兩人都是在執政數年面臨國家重大變革危機之時無法采取有效措施而被發起不信任投票,且兩人雖最終辭職,但都挺過了不信任投票。
而像特拉斯這種上任還不到50天,就被自己的經濟政策拖進執政僵局的,實在不多,媒體大多對其持悲觀態度,如果被發起投票,特拉斯下臺幾乎已成定局。
今年9月,剛剛上臺的特拉斯為了解決英國面臨的經濟困局,提振經濟,刺激市場活力,公布了近50年以來最為激進的減稅方案,包括削減國民保險、取消提高公司稅收計劃等,該方案還試圖取消45%的最高所得稅,整個減稅成本高達430億英鎊。
結果政策一經實施,企業沒活起來,金融市場先火燒眉毛了,英國國債價格暴跌,英鎊兌美元匯率持續走低,一路滑到了歷史最低點,業界紛紛拋售政府債券、養老金基金面臨流動性危機等等。
如此激進的政策甚至引來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關注,IMF指出英國政府的該項減稅方案完全沒有針對性,短期內對經濟增長的輕微推動根本沒有長效作用,反而會使英國在面臨愈發嚴重的通脹危機時持續陷入被動。
連拜登也來看熱鬧,他評價特拉斯的減稅政策“就是個錯誤,還是可預測的錯誤。”而諷刺的時,面對如此急劇變化的危局,特拉斯第一時間想的竟然是甩鍋,在金融市場持續震蕩、黨內重重壓力之下,她火速開除了和自己一同制定減稅計劃的財政大臣克沃滕,使后者成為僅在任38天、英國歷史上任期第二短的財政大臣。
接替克沃滕的亨特,一上任,就全盤叫停并取消了特拉斯的減稅政策,他表示,為了恢復市場對英國經濟的信心,需要出臺一些增稅舉措、削減部分公共開支。在他發出聲明之后,市場迅速回應,英鎊對美元匯率一度回升,漲幅接近1%,英國國債利率也借此下降。
雖然亨特暫時穩住了局勢,但現在才剛開始,未來他的新政策能否得到保守黨政府的全盤支持,不再造成政治政策回轉導致的金融震蕩,才是外界關注的重點。而這一趨勢的焦點,就鎖定在特拉斯上,對于絕大多數保守黨議員來說,首相下臺,洗牌重來是更穩妥的做法。
但目前特拉斯雖然承認了減稅政策的失敗,卻拒絕辭職,未來英國政局如何變化,還有待觀察。不過,似乎英國人已經不在乎特拉斯怎么想了,在被問及“如果特拉斯在未來幾周內辭職,你最希望誰能接任”時,選民們已經紛紛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前財政大臣蘇納克(23%)、國防大臣華萊士(10%)、下議院領袖莫道特(9%)等都是熱門人選,不過最受歡迎的還是前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有32%的受訪者認為他應該重返唐寧街10號,繼續執政。
說到底,特拉斯的病結在于操之過急,現在因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和俄烏沖突爆發后能源危機的沖擊,英國政府擴大借債規模,目前債務比例已經達到了100%,去年財政赤字率高達7.9%。
英國央行為了減輕債務風險,幾個月來已經連續數次加息推動融資,政府也在縮減公共支出規模,根本沒有錢來支撐特拉斯的減稅計劃,所以高達400億英鎊的減稅方案一提出,直接造成了英國政府巨大的財政黑洞,加重了政府債務負擔,金融市場必然告急。
而考慮約翰遜下臺也與英國脫歐后糟糕的經濟前景不無關系,就算是他回歸政壇也未必能挽救英國經濟,治標不治本而已,綁定在這個美國推動、逆全球化的困局之中,英國經濟也就唯有走一步看一步,躊躇前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