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9000俄軍進入白俄,普京看向新的戰略目標,北約以核演習作回應

導讀據白俄羅斯國防部消息顯示,按照此前俄白兩國簽署的協議,目前已有近9000俄軍進入白俄羅斯。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對外界表示,此舉是為了防...

據白俄羅斯國防部消息顯示,按照此前俄白兩國簽署的協議,目前已有近9000俄軍進入白俄羅斯。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對外界表示,此舉是為了防止烏克蘭對白俄的入侵。考慮到此前烏軍炸毀烏白邊境所有橋梁,并在雙方邊境埋上大量地雷的情況,盧卡申科的說辭看似有些道理,但觀察和分析局勢,不難發現烏軍此前的行動大概率是防御性的。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

在軍事對抗中,即便出發點是防御性的,其軍事行動也同樣擁有殺傷力,若要進一步判斷態勢,需要觀察是否存在后續進攻。烏軍此前的行動就是如此,炸橋和埋雷等行動,都很難被白俄視作防御性行為,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烏軍并沒有后續動作,因此可以判定烏軍是為了防止俄軍從白俄對烏軍夾擊,而非入侵白俄,所以其軍事行動可能是防御性的。不難看出,烏軍是希望集中力量奪回東部俄軍控制地區,防止俄軍從白俄南下,威脅基輔。

(白俄羅斯地圖)

如此一來,盧卡申科所謂“防止入侵”的說法就有些站不住腳了。從目前的軍事態勢看,烏克蘭方面炸毀克里米亞大橋后,俄方有升級軍事沖突的趨勢,此時增兵白俄羅斯,如前文所說,存在進攻與防御的雙重屬性,引發了北約擔憂。就進攻而言,南下這批軍隊可以直接威脅基輔,因為打下基輔可能有點困難,但占領一些關鍵節點或者空降展開一些軍事行動還是有可能的,而且部署在這一地區的俄軍還有可能威脅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另外,從防御層面看,顯得名正言順多了,就是幫助白俄守邊境。

那么,對北約國家的攻擊有沒有可能成為普京的新戰略目標?北約對此甚是憂慮。今年2月,俄軍閃擊烏克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俄羅斯認為北約東擴已經威脅到了俄羅斯國家安全,目前北約國家構筑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俄羅斯的國家利益。早在2008年烏克蘭傳出想要加入北約時,普京就曾說過,烏克蘭根本就不是一個國家,它的一部分屬于東歐,還有大部分來自俄羅斯的饋贈。再加上2021年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狼狽的表現,俄羅斯認為此時解決烏克蘭問題對俄更為有利,所以發動了軍事行動。

(俄總統普京與國防部長紹伊古)

但現在的問題是,俄烏沖突爆發后,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高度參與,北約秘書長斯圖爾滕貝格甚至放話,北約絕不允許烏克蘭失敗。俄羅斯與北約的矛盾越來越公開化,所以針對俄軍進駐白俄的消息,現在北約開始擔憂俄羅斯會不會攻擊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如果攻擊,那么根據《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其他北約國家要對被攻擊的國家負有集體安全義務,可面對俄羅斯這個核大國,北約何去何從?美國軍事專欄作家戴維斯此前撰文認為,美國和北約應該改變對烏克蘭戰略,烏克蘭不值得美國和北約冒核戰爭風險與俄羅斯對抗。

然而,就此服軟可能意味著北約威信掃地。所以經過討論,北約仍然采取強硬態度,在俄羅斯派遣部隊進入白俄之際,北約以在歐洲舉行“堅定的正午”戰略核演習作為回應,此次軍演除了常規科目以外,B52遠程戰略轟炸機現身比利時,可攜帶核武器的F15E、F35、F16和“龍卷風”等60余架戰斗機也在比利時悉數登場。

(法國國防部長塞巴斯蒂安·勒科爾尼)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說是年度例行軍演,但毫無疑問也有敲山震虎的意味。作為回應,俄羅斯派遣圖95、圖160遠程戰略轟炸機赴挪威巡航,雙方頗有些針鋒相對的意思。眼下戰局仍未見明顯轉機,美國中期選舉將至,歐洲天然氣短缺也迫在眉睫,俄羅斯國內因戰爭經費和傷亡問題也焦頭爛額,究竟誰會先退一步?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