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第七艦隊司令承認,解放軍的東風導彈,給美航母的壓力超乎想象

導讀對于美國的航母來說,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一直是“最忌憚”的武器之一。日前,美國第七艦隊司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面對解放軍的東風導彈,希...

對于美國的航母來說,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一直是“最忌憚”的武器之一。日前,美國第七艦隊司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面對解放軍的東風導彈,希望盡快獲得艦載彈道導彈防御的能力,這樣才能給航母戰斗群提供更好的保護,足見美軍航母面臨的壓力之大。

(“的黎波里”號搭載的F-35B)

第七艦隊司令卡爾·托馬斯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和美國海軍研究所聯合主辦的一個活動上表示,美國海軍“的黎波里”號兩棲攻擊艦(LHA-7)今年夏天進行了試驗性部署,探索了美國級兩棲攻擊艦如何能夠更有效地與航母打擊群進行協同作戰。而F-35B“閃電”II隱形戰機在“的黎波里”號上部署了幾個月后,該兩棲攻擊艦試驗了美國軍方所說的“閃電航母”概念。

(第七艦隊司令卡爾·托馬斯)

托馬斯稱,現在兩棲攻擊艦可以部署F-35B五代機,將來還將部署MV-22“魚鷹”運輸機,可以把海軍陸戰隊運送到岸上。不過目前仍處于試驗階段,以探索以兩棲攻擊艦發展而來的“閃電航母”,在配合航母進行協同作戰時能執行什么任務。

需要指出的是,“的黎波里”號正在進行的試驗,是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在基于兩棲攻擊艦發展“閃電航母”概念的重要環節。今年6月,“的黎波里”號與“林肯”號和“里根”號航母共同參加了“英勇盾牌”海上演習。

托馬斯介紹,這次演習將“的黎波里”號與航母一起部署是為了實際任務而設計的,在某些地區可以提高作戰能力。兩棲攻擊艦搭載的F-35B除了可以與航母艦載機配合作戰外,由于其垂直起飛的特性,還能夠配合海軍陸戰隊在第一島鏈內提出的“遠征先進基地作戰”(EABO)概念,也就是將F-35B分散到這些所謂的基地中,進行短時間的部署,然后飛回兩棲攻擊艦上進行維護保養,再轉移到其他地點進行短時間部署。

說得直白一些,美軍采取這種“打了就跑”的類似“海上游擊戰”的戰術,就是在防解放軍的東風導彈。長期在一個地點部署有被一鍋端的危險,而美軍認為“閃電航母”的計劃,可以避免進入熱點交戰區或是東風導彈的射程之內,以此來提高生存能力。

(卡爾·托馬斯在“里根”號機庫接受采訪)

東風導彈的性能和威力,顯然讓美國第七艦隊的這位司令心有余悸,在談完所謂“韓國北方鄰居的導彈威脅”后,竟然主動談及了跟美媒提問并不相關的中國彈道導彈能力,他強調擁有艦載彈道導彈防御能力,不僅是為了保護美軍的盟友和合作伙伴,更是為了保護美軍自己。托馬斯還特意強調,希望自己的第七艦隊中“每一艘”巡洋艦和驅逐艦都能擁有這種防御能力。這實際上承認了東風系列導彈給美軍航母打擊群造成的壓力,已經超乎想象。

(第一代“航母殺手”東風-21D)

目前解放軍已經公開的具備反艦能力的東風導彈,包括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以及東風-21D、東風-26等傳統反艦彈道導彈。其中東風-21D堪稱第一代彈道導彈“航母殺手”,2010年遠望4號的神秘消失,讓美軍見識到了反艦彈道導彈的威力。而東風-26不但足以覆蓋南海,美軍還認為,這款射程達4500公里的導彈還能夠打擊關島,并將其稱為解放軍第一種能夠進行精確打擊的核武器系統,可以配備常規彈頭或核彈頭。最新的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攜帶有有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專門用于穿透“強敵”復雜的防空反導系統。由于其極高的速度和“飄逸的走位”,美軍航母目前對這種武器束手無策。

(東風-17導彈)

美國第七艦隊處在西太平洋最前沿,艦隊司令公開承認解放軍東風導彈帶來了巨大壓力,并希望盡快獲得艦載彈道導彈防御的能力,一方面說明美軍可能通過實際觀測,比如監測8月初的“圍臺”演習時發射的東風-17導彈等,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東風導彈打擊水面艦艇的強大性能和威力。另一方面,這也是美軍要求國會“趕快打錢”的慣用伎倆之一。

(“的黎波里”號)

總的來說,美海軍第七艦隊下轄的“里根”號航母以及美國號“閃電航母”,以及這次測試“閃電航母”戰術的“的黎波里”號,實際上近年來都很少進入第一島鏈以內海域,也就是東海、黃海等,而且即便是闖入南海,解放軍也會采取強力回應,進行近距離的“圍觀”。尤其上個月的“圍臺”演習,無論是“里根”號還是“的黎波里”號在面對解放軍封鎖時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想來挑釁又不敢來,只能遠遠地兜圈子。這也從側面說明,東風系列反艦彈道導彈展示出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方面的強大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