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近日,美國對歐佩克+組織成員國選擇支持沙特大幅減產協議,表現出強烈的憤怒。可見,如今全世界的主要石油生產國對美國的態度都發生了轉變,不再像以前那樣對其唯命是從,這種變化將對中國的中東政策產生什么影響?
據美國媒體報道,沙特阿拉伯出于政治原因減產了石油,間接支持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戰爭,因為削減石油供應將會導致國際油價上漲,并將增加俄羅斯的收入。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指責,沙特阿拉伯首先否認支持俄烏沖突的任何一方,隨后沙特國王表示,沙特正在努力維持國際石油市場的穩定和平衡,包括建立和維持歐佩克+聯盟的協議。
沙特國防部長、沙特王儲本·薩勒曼王子也表示,盡管國際石油市場面臨壓力,但是每天減產200萬桶是歐佩克一致的決定,并且是基于經濟和市場等因素考量的。他的評論得到了包括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在內的中東國家的一致支持。伊拉克國有石油營銷商 SOMO 表示,在當前國際社會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背景下,應對石油市場可能的危機,最佳解決辦法是采取先發制人,以支持市場穩定并為未來提供所需的指導,這是包括中東國家在內的歐佩克成員國一致的決定。
科威特、阿曼和巴林甚至阿爾及利亞等重要石油生產國也都表態,減產石油并不只是沙特一家的建議,而是整個歐佩克成員國之間共同的決議。因為歐佩克致力于保證石油供需之間的平衡而不是利用特定的價格對某個國家實施制裁,并趁機讓某個大國趁機坐收漁翁之利。
但是,沙特和歐佩克成員國之間的表態并沒有消散美國人的怒火,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柯比公開在發布會上表示,“不止一個”歐佩克成員國感到受到沙特阿拉伯的脅迫參加投票,并補充說,減產還將增加俄羅斯的收入,并削弱俄羅斯因2月入侵烏克蘭而實施的制裁的有效性。 ” 柯比的講話不僅將沙特列為了俄羅斯的支持者,還有意挑撥沙特與歐佩克各成員國之間的矛盾。
美國其實刻意地忽略了一個事實,歐佩克+組織中除了沙特之外,俄羅斯也是重要的成員國之一,他們共同參與了全球60%的石油貿易。因此一旦歐佩克+組織決定減產石油穩定價格,那么這無疑是對拜登政府的致命一擊,因為拜登急需在中期選舉前維持美國的石油和消費品價格,以避免其支持率的快速下跌。但是,拜登越是逼迫中東各國提高石油產量,越是意味著美國與中東的前盟友們的關系變得愈加緊張。這也意味著,中東這些美國的傳統盟友已經認識到了,美國只是盯上了他們的資源,并不關心他們如何發展。
相比美國一直在中東煽動各方沖突并試圖掠奪中東的自然資源,中國帶給中東的則是和平、希望與發展,這種根本上的不同,讓不少中東國家醒悟過來,與其追求美國帶來的短期利益不如借助中國的幫助,實現共同利益。在秉持合作共贏的原則下,中國目前在中東地區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不受外部勢力干擾的環境下,中國與沙特等中東國家發展更全面、更深入的合作,這也有利于中國保證自己的能源安全,促進對外經貿往來。另外由于中東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有著重要的地理位置,是中國與歐洲之間的天然樞紐。所以美國在中東影響力的衰退,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也是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