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裝了,美國暫緩向烏交付武器,歐盟態度也變了,減少援烏報銷費

導讀近日,美國宣布再次向烏克蘭提供7.2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并使用“總統撤資授權”來提供資金,即總統不經國會批準也能直接從庫存中轉移物品和...

近日,美國宣布再次向烏克蘭提供7.2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并使用“總統撤資授權”來提供資金,即總統不經國會批準也能直接從庫存中轉移物品和服務,以援助烏克蘭。至此,美國承諾對烏克蘭軍事援助已經累計超過175億美元。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烏克蘭每個月需要30~40億美元的援助,聯合國已經提供了350億美元,歐盟援助了超過20億歐元,最近還批準了90億歐元。美國財政部的直接經濟援助也達到了130億美元。

從資金上來看,烏克蘭撐過這個冬天應該不成問題。打仗就是打錢,但光有錢也不一定能打仗,在戰場上還是要靠戰略部署,美國是不差錢,但如今卻也碰到了“武器庫存告急”的窘境

一、美國高端武器庫存不足,發出斷供警告

據福克斯新聞報道,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表示,俄烏沖突以來,美國持續為烏克蘭提供武器援助,但高端武器捐贈能力已經接近極限,彈藥庫存可能隨時斷供,無法滿足烏克蘭的需求

曾負責美國防務采購預算的坎西安也表示,美國部分彈藥庫存已經見底,無法持續、大量地提供如“海馬斯”、“標槍”、“毒刺”等高端彈藥,只能尋找替代品或者從其他國家采購。

美國的斷供警告無非兩種情況:一是美國彈藥庫確實吃緊,軍工產能跟不上俄烏沖突的消耗速度。

經歷過數次戰爭洗禮的美國,給我們帶來的一個普遍印象就是,其強大的軍工產能是美軍贏得大部分戰爭的基礎。但是時過境遷,考慮到現在是和平時期,不開啟戰時經濟的話,軍工產能的確很低。

并且,現在就算是讓美國開足馬力全力生產,也回不到二戰時期的生產水準了。原因很簡單,美國產業空心化嚴重,諸如炮彈這種低技術含量的產業鏈早就轉移了

再說了,烏軍想要的高端武器彈藥,以“標槍”反坦克導彈為例,烏軍每天能打出去大約500枚,而美國年產量才2100枚。如今俄烏沖突已經持續了8個月,美國自己的庫存也才兩萬多枚,打空老本完全有可能。

早在今年5月,拜登親自訪問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工廠,就督促其加緊制造“標槍”;除此之外,美國還向烏軍提供了占庫存25%的“毒刺”防空導彈,這是消耗速度最快的兩種武器。

并且由于俄軍加強了對烏克蘭后勤系統的打擊力度,北約裝備中有相當一部分都送不上前線,有的甚至還在倉庫就被俄軍的導彈精準轟炸了,實際用來殺傷俄軍的數量非常有限

美國看到烏軍如此“暴殄天物”,自然不甘愿一直當冤大頭,據《華盛頓郵報》爆料,拜登不顧國內經濟困境,加緊援助烏克蘭,已經遭到了共和黨人的強烈不滿。承受壓力的拜登當然也不會給澤連斯基好臉色,自然也會時不時地警告一番。

除了上述情況之外,還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美國故意減少供應,避免升級局勢、引起俄羅斯報復。這種可能性顯然也是存在的,此前俄羅斯公開表示會采取一切手段來保衛領土,最近還調動了戰略核潛艇,西方國家感到緊張。

而澤連斯基不僅沒有理解西方的壓力,還頻繁向歐美喊話稱“要么烏克蘭勝利,要么全世界戰敗”,威脅北約如果不向烏克蘭提供足以取勝的援助,烏克蘭就無法應對俄軍的猛烈攻勢。

而在歐美國家宣布加強對烏援助后,俄羅斯警告稱,由于歐美已經深度介入俄烏沖突,俄方將不得不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也指出,不要把普京“逼到墻角”,在烏克蘭問題上越過“紅線”將是一個錯誤。

氣氛都炒到這一步了,美國也不想冒著挑起全面沖突的風險,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保證俄烏勢均力敵的情況下降低援助力度,給戰場局勢降降溫,只要能僵持下去就達到目的了。

不管是出于什么考慮,美國依然會援助,比如資金、情報等直接花錢的部分;但是武器彈藥的質量和數量估計會下降,“雜牌”變多,會導致烏軍難以使用和補給,不利于正面作戰。加之俄軍的部分動員令已經快要實施完畢,接下來我們很可能會看到俄軍的迅猛反攻

作為主要“金主”的美國都放緩了對烏援助,跟在后面的歐洲國家自然也是上行下效,紛紛開始“消極援助”,甚至有的國家還開始在政策上給援助增加障礙,簡直是“裝都不裝了”。

二、歐盟減少援烏報銷費,開始“消極援烏”

俄烏沖突之初,歐盟就啟動“歐洲和平基金”(EPF)對烏克蘭進行援助。簡單來說就是各國先援烏,迅速武裝烏克蘭,之后再找歐盟報銷,額度高達85%,顯然是一筆劃算的政治投資,因為即便烏克蘭打不贏也還有EPF托底。

但問題是,剛開始的時候,EPF的確是按承諾進行報銷,也融資了25億歐元,但由于歐洲經濟已經千瘡百孔,報銷額度直接從85%下降到了46%,縮水了一半,像德國、法國、波蘭等主要援烏國家的損失最大。

比如波蘭報了20億歐元,按原來的標準,波蘭一家就能把EPF吃完。結果歐盟現在表示只能報銷10億,而且就連這10億還只是停留在“承諾”上,什么時候到位還另說。據了解,歐盟至今還沒有對任何國家進行過補償

德國法國財大氣粗可能還不在乎,但其他中小國家可吃不消,并以此阻撓歐盟通過新的援烏法案,本來是加速援烏力度的政策,結果反倒成了對烏援助的障礙。不管怎么樣,這場資金鬧劇暴露出了歐盟不少問題:

1、歐盟國家自顧不暇,不愿援助烏克蘭。在能源危機之下,各國都忙著掏錢補貼國內的生活生產,根本顧不上援助烏克蘭;2、EPF的融資額度太小,不足以為歐洲國家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護。

3、歐盟內部分歧明顯。波蘭要的實在太多,之前還找德國索要二戰賠款,雙方矛盾很大;成員國各行其是,完全體現不出歐盟一體化的特點;甚至保加利亞、克羅地亞等國家還增加了與俄羅斯的貿易額度。

所以歐盟對烏克蘭的援助其實就是雷聲大雨點小,具體到國家來看,德國至今不愿意向烏克蘭提供主戰坦克等重型武器,主要有四個理由:

1、連美國都不給,德國更不會給;2、幾件裝備無法決定戰爭走向;3、烏軍戰斗力太差,害怕裝備被俄軍繳獲,太丟臉;4、德國自己都還沒用上。

顯然,德國是俄烏沖突中的機會主義者。烏軍打敗仗,就消極援助,烏軍反攻有起色才會批準援助,并借此“邀功”。總的來說,德國的立場仍然比較模糊,不愿像波蘭那樣充當“反俄先鋒”,只是迫于壓力才逐漸加大援助承諾。

法國則是反復無常,也是典型的機會主義者,給多少完全看當前的政治風向,比如最近俄烏局勢升級,歐美國家要表決心,所以法國就又提供了6門“凱撒”自行火炮,附帶1億歐元的援助基金。

截止到目前,法國的軍援才2億多歐元,遠遠落后于其他歐美國家,但貴在時機恰當,宣傳工作做得好。所以說,馬克龍精明,錢花得少,事兒也辦了,澤連斯基還得謝謝自己。

當然,馬克龍也強調,只提供防御性武器,這條紅線美國可以不管,但歐洲國家是絕對不敢越雷池一步的

連歐洲龍頭國家都奉行投機主義原則,其他地區的國家更是如此。隨著戰事推移,烏軍獲得的軍事援助一定會打折扣,反觀俄羅斯,不僅自己家大業大,還有強力的外援支持。

據美國情報官員透露,伊朗準備向俄軍提供射程300公里的“征服者110”短程彈道導彈和射程700公里的“真主之劍”中程彈道導彈,另有數十家新型無人機。雖然伊朗方面一直否認對俄軍提供武器,但從烏軍公布的相關證據來看,此事恐怕也不是無中生有。

總而言之,烏克蘭擁有的進攻性武器、高端遠程武器的數量都十分有限,即使有北約的支持,仍無法在常規火力上與俄軍相提并論。美國彈藥庫吃緊就很能說明問題,烏克蘭打不了幾場富裕仗了,空有歐美的空頭支票和永遠在路上的軍事援助顯然是無法贏得戰爭的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