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會出現疼痛,
尤其是大家口中流傳的“刀片株”。
最近
各醫院的互聯網醫院門診也接診了
大量咨詢新冠相關性疼痛的病人。
感染新冠后為什么會全身疼痛?
鎮痛藥物又該如何選擇?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疼痛科主治醫師王紀鷹
給出解答。
▽
王紀鷹說,通常來說引起疼痛的原因有幾個:一是病毒被免疫系統識別后,從而釋放出前列腺素等致熱因子,而前列腺素不僅與發熱有關,而且還會導致疼痛,同時前列腺素還會增加人體對疼痛的敏感性,放大疼痛效應;二是機體在發熱狀態下耗氧量是增加的,體溫每升高1℃ ,基礎代謝就會增加10%-12.5%,同時耗氧量也隨之增加,機體更容易處于缺氧狀態,從而導致乳酸堆積,引起肌肉酸痛;另外,新冠病毒有一定嗜神經性,容易結合神經組織,對神經的有一定損害,也會引起神經痛。不過,絕大多數疼痛隨著病情緩解會好轉。
王紀鷹介紹,解熱鎮痛藥物的機制簡單來說,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從源頭掐住導致發熱和疼痛的關鍵因素。市面上退熱藥有些是以單藥存在(如布洛芬、洛索洛芬、雙氯芬酸鈉等);而有些則以復方藥存在(如日夜百服寧、酚麻美敏片、酚氨咖敏片等)。針對成年人和兒童的發熱聯合疼痛癥狀:首選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針對單獨出現的頭痛、肌肉疼痛、關節痛、腰痛癥狀:可選擇塞來昔布、洛索洛芬拿鈉和雙氯芬酸鈉等;針對神經痛(表現為針刺樣疼痛、火燒樣疼痛、刀割樣疼痛或者跳痛等):建議首選普瑞巴林或者加巴噴丁,必要時聯合解熱鎮痛藥物。
王紀鷹提醒,任何解熱鎮痛藥物都有導致消化道潰瘍的風險,對于高齡、聯合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藥物、既往有胃腸道潰瘍病史或高風險人群,如需要使用必須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也正是因為解熱鎮痛藥物的消化道損傷作用,任何解熱鎮痛藥物不可聯合使用。
此外,市售對乙酰氨基酚存在多種規格及劑型,使用緩釋片時不建議掰開或研碎服用,否則可能導致退熱止痛效果不持久。因其他復方感冒藥中可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成分,聯合用藥時需注意對乙酰氨基酚每日總劑量不宜超過2克。
新民晚報原創稿件
作者:郜陽
編輯:龔紫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