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樂氏家族:“忠孝勤儉”延續600多年
樂近剛在老宅,墻上掛著樂以琴的像。
雅安市蘆山縣,有一個樂氏家族(注:“樂”作姓氏時讀yuè)。據其家族《西蜀家譜》記載,明洪武初年(約1371年),一個名叫樂呂的江西吉安泰和人,奉旨到雅安蘆山做知縣。3年后因沒有盤纏返回江西,無奈之下,他帶著家人在蘆山縣城東北三公里外的龍門鄉地界,開荒種地、繁衍生息。此地從此被稱為呂村壩。
如今,樂氏家族的后人如同蒲公英的種子隨風飄移,在海內外落地生根,早已有十多萬之眾。
5月25日起,在雅安市、蘆山縣兩級紀委的協助下,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多次輾轉于雅安、蘆山、成都等地采訪,發現雅安樂氏家族一脈,從沒有盤纏返鄉的一貧如洗,到后來的富甲一方,其秘訣就是樂氏家族家規精煉后的四個字:忠、孝、勤、儉。
蘆山 樂氏家族老宅守護人
70多歲的樂近剛一直生活在蘆山,守護著樂氏家族老宅。
車輛在蘆山縣城穿行不久,一個古老的碉堡矗立在樓群之中,惹人注目。樂近剛說,那是樂氏祖先修的,用來抵御各種風險。
記者在樂氏老宅前看見,緊鄰老宅的“樂以琴事跡及樂氏家風館”正在抓緊修建。
“樂氏老宅以前很大,這一片都屬于老宅。”說這話時,樂近剛的手一揮,在空中畫了一個圈。
老宅很規整,也非常干凈。大門上的那副對聯,上聯和下聯分別以“耕讀立業”“忠孝齊家”開頭。
靠著家規的護佑,從蘆山縣老宅出發,樂氏族人向四面八方開枝散葉。除蘆山、邛崍、大邑、都江堰外,全國各地都有,更遠的早已在美國定居。“遠方回來的族人,在老宅喝口水、吃頓飯,感覺是不一樣的。”樂近剛說,他們就像風箏一樣,飛得再高、再遠,但線還在蘆山,還在老宅。
大忠 戰爭年代以身殉國
樂近剛介紹,樂氏后人最近的幾代,是按“以”“近”“大”“同”字排輩。他的父輩是“以”字輩,共10男7女,其中14人為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此外還有3名抗日軍人。樂氏家規的“忠”,在這3名抗日軍人中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
排行老六的樂以琴是空軍飛行員、著名的抗日英雄,共擊落日機8架,曾在一次空戰中就擊落敵機4架,被稱為“中國空軍四大天王”之一、有“空中趙子龍”“江南大地之鋼盔”的美譽。1937年12月3日南京保衛戰中,樂以琴與戰友董明德各駕戰機升空,迎戰日機30架,壯烈犧牲,年僅23歲。
樂以琴犧牲后,政府和社會各界進行了隆重悼念,予以高度評價。樂近剛回憶:“奶奶說,老六是樂氏家族的驕傲!中國人被欺負,就是因為教育落后。后來,奶奶就用樂以琴的撫恤金開辦了蘆山有史以來的第一所中學——伯英中學,也就是現在的蘆山中學。”
如果再加上樂以清的丈夫楊種德,樂氏家族抗戰中就有4名空軍飛行員。
2014年12月3日,全國各地的樂氏族人齊聚蘆山,舉行“樂以琴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現在,“樂以琴事跡及樂氏家風館”正在抓緊修建。
大孝 書香傳承懸壺濟世
同為“以”字輩的樂以成,是樂以琴的姐姐,姐弟倆相差10歲。
樂以成16歲時,一個人女扮男裝走到雅安,后來到成都求學,是華西協和大學醫學院第一個女學生,艱苦學習8年后,成為華西第一位女博士。
畢業后,樂以成到北京協和醫院進修一年,師從中國婦產科泰斗林巧稚。1938年,樂以成到加拿大多倫多婦女兒童醫院任住院總醫師,5年后又到美國洛杉磯大學醫院任主任醫師;1948年遠赴英國皇家醫學院攻讀博士后。1950年,謝絕了外國的豐厚待遇,樂以成回到祖國,擔任原四川醫學院附屬醫院婦產科教授、系主任。
當時,中國婦產醫學界流傳一種說法:“北有林巧稚,南有樂以成”。每天,她都騎著一輛自行車,起早貪黑,往返于家和醫院,直到75歲才停止騎車。每天早上7點半,她必定準時趕到醫院,小到病房衛生、大到危重病例討論,事必躬親、一絲不茍。
華西第二醫院兒科教授鄭德元回憶,1956年她生第一個小孩時,產后大出血休克。樂以成聞訊趕來,立即進行搶救,一直忙到天色發亮,安頓好一切,才回家休息。
樂以成還經常下鄉巡回醫療,在深夜為農婦接生。直到85歲,還在看門診。
樂以成的丈夫謝錫瑹,也是學醫的。兩人婚后生下兩女一子,大女兒叫謝蜀祥。
5月30日下午2點50分,在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記者見到了88歲的謝蜀祥。她說,樂以成既是她的媽媽、也是她的師祖,還是共事30年的同事。“媽媽在華西工作了60年,我也工作了59年。”
謝蜀祥也是博士后,國家一級專家、著名生殖內分泌專家。
傳承 新一代以行動延續家規
在樂氏家族的“大”字輩后人中,有醫生、律師,也有遠在美國的計算機方面的科學家。
謝蜀祥有兩兒一女、3個孫女,其中大兒子的女兒李韻現居成都,從事景觀設計行業。
李韻說:“父母告訴我,我名字中的‘韻’字,取自祖祖樂以成的別名‘樂韻樵’,寄托著長輩的祝福。”
“以我現在的理解,對于家里的教育,歸納起來就是‘獨立’‘上進’‘尊重’——照顧好自己,不給別人添麻煩,保持持續學習的心態,擁有能相互成就的伴侶,感謝并尊重身邊的人和事。”李韻說,在她的印象中,家里從沒有嚴厲的管教,也沒有出口成章的大道理,長輩們都是身體力行、真誠地傳達著他們的人生理念,傳承著樂氏家族家規。
除景觀設計外,李韻還任職于四川省一個慈善事業促進會,擔任副會長。“我們多位發起人自大學相識,接觸公益已有十余年,靠著自身發光發熱,聚集起許多志同道合的伙伴,關愛留守兒童、幫助空巢老人,希望能把這種精神傳遞傳承下去,幫助到更多的人。”她說。
樂氏家族的新一代,在老祖宗的教育下茁壯成長,以各自的行動,傳承、延續著樂氏家族家規。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曹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