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下午,在以“二十大之后的中國與世界”為主題的2023環球時報年會中,與會專家圍繞“中國發展:下一個五年的新機遇在哪?”這一議題展開精彩討論。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表示,數字經濟將成為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新動能。
杜蘭說,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更需要自主可控的硬科技。作為全球經濟復蘇關鍵的動力來源,數字經濟將成為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新動能,而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是數字經濟發展最核心的引擎。
杜蘭表示,前不久世界互聯網大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主要的47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超過38萬億美元,占GDP的比重達45%,同比名義增速高達15.6%。這其中,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發展迅速。根據今年4月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數據,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經超過4000億元,相關企業的數量超過3000家,人工智能論文的發表量和專利授權量從2017年的世界第二位,躍居到今年的世界第一位。杜蘭說:“未來五年,我們希望人工智能能夠更快、更廣、更深地賦能千行百業。”
杜蘭強調,核心源頭技術的創新和產業生態的繁榮,有助于數字經濟的發展。“未來五年,應著力推動各種技術發展所需要的公共能力研究,以及各類邊緣交叉學科融合的研究,鼓勵優勢企業以資金共投、成果共享的方式開展協同攻關,實現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的突破。此外,希望有開放的平臺賦能各行各業進行創新創業,推動產業生態的繁榮。”
杜蘭最后總結說,未來五年,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是形成從技術創新到核心產業再到技術傳統產業的協同發展,三者形成合力,確保科技真正為真實世界的需求服務,為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命題服務,為每一個平凡人的幸福服務。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潘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