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仁和鎮鄰里攜手共渡難關

導讀“朋友們,請問誰家有體溫計?”“緊急求助,孩子發燒了誰有孩子可以吃的退燒藥,能買一些嗎?”……一句句的求助出現在順義區仁和鎮鼎順嘉...

“朋友們,請問誰家有體溫計?”“緊急求助,孩子發燒了誰有孩子可以吃的退燒藥,能買一些嗎?”……一句句的求助出現在順義區仁和鎮鼎順嘉園社區群里,連日來,順義區仁和鎮各個社區的街坊鄰里之間都在互相幫助,送藥,送物資,送溫暖的話語時時刻刻出現在社區群里,讓每一樓棟的街坊鄰里都“熟”出了新高度。

近日,住在鼎順嘉園東區的李女士突然在樓棟群里發出一條求助信息,“寶寶有些發燒,請問誰家還有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嗎”不出1分鐘,同住在一棟樓的王女士立即回了消息,“我有,我這個還沒吃,給你娃先吃吧”。看到回復后,李女士立即聯系王女士拿藥,為了保證無接觸式拿藥,王女士貼心地把藥裝在袋子里面消過毒后掛在門把手上等待李女士來取。知道當時王女士還有些低燒,李女士特地帶了一個哈密瓜放在了窗臺上,并在群里留言:“藥我拿走了,謝謝您,我給您在窗臺上放了一個哈密瓜,您拿進去吃點,涼快點,能好受些。”看到這,群里的鄰居們紛紛點贊,互幫互助,鄰里關系多和諧呀,真好!

據社區的工作人員介紹,王女士前陣子感覺不舒服,但是家里沒有來得及購藥,也是通過鄰居間送藥才得以慢慢好轉,經過此王女士深受感動,遠親不如緊鄰這句話讓她體會猶新,病好后她也是時時關注群里,只要有人求助她都會竭盡所能的幫助別人,也正是有許許多多的“王女士”讓社區群里充滿溫度。

“哪位家里有抗原,能不能賣我倆?”鼎順西區的李先生在樓門群里問道。不一會同樓的安先生在群里答復說“我家里有,送你倆。”

“有朋友家里有多余的體溫計嗎?”“我有,下來拿。”遠親不如近鄰,這一句句簡單的答復,飽含了鄰居間的親情。

這段時間以來,很多人“陽”了。鋼筋水泥的“小隔間”,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鄰里之間的情感交流。但隔離病毒不隔離愛,在藥品暫時短缺的情況下,鄰里之間守望相助,匯聚成了一股股暖流,在居民心中流淌。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斌

編輯/譚衛平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