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是中國人,而不是我們?”俄媒探尋中國趕超美國“秘訣”

導讀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12月12日刊登題為《為什么趕超美國的是中國人,而不是我們》的文章。文章稱,看看中國經濟,你會感到嫉妒。幾十...

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12月12日刊登題為《為什么趕超美國的是中國人,而不是我們》的文章。

文章稱,看看中國經濟,你會感到嫉妒。幾十年前,它還是個農業國家,近10億人過著窮日子,被看作強盛蘇聯的“小老弟”。而現在,中國已經是一個高科技強國,在全球市場擠走了其他競爭對手——從玩具、服裝到汽車、電腦。

為什么中國人成功了,我們卻沒有?這是一個價值連城的問題。我們越早找到答案,就能越快適應新現實——更準確地說,是任何現實。

前不久,阿爾平納出版社出版了《中國創新者:中國企業是如何征服世界的》一書。作者們試圖弄清中國企業家的成功秘訣。被拿來做例子的不僅是在國際上知名的企業(華為、海爾、聯想),還有所謂的“隱形冠軍”,即那些默默為跨國公司提供零部件并賺得大量財富的企業。

文章指出,一種流行的看法是,中國人只會模仿。但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院長阿列克謝·馬斯洛夫解釋說,在中國人的觀念里,效仿老師是必要的。

這并不是偷竊。許多中國企業從生產西方產品起步,按照許可證的規定,一絲不茍。這給了它們通過實踐而非理論來觀察和學習的機會。

而且中國很快就認識到,僅僅生產別人的產品沒有多大意義。馬斯洛夫解釋說:“中國人的口號是‘市場換技術’。你們需要培訓人員,把技術帶到我們這里來。而作為回報,我們給予巨大的市場——你們將在這里獲得補償。”

這篇文章認為,中國人不但獲得了新技術,還完善了它們。

對中國企業的另一個成見是:它們是車間,僅此而已。但實際上,情況早已不是如此。中國頭部科技企業會把8%-10%的利潤用于研發。

《中國創新者》一書的作者寫道:“在現代中國,想要成為最優秀者,僅僅善于模仿已經不夠。許多行業的技術現代化讓人想起《愛麗絲夢游仙境》一書中的‘紅皇后競賽’——只有快速更新才能讓你留在游戲里。”

這方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激烈的國內競爭。

《中國創新者》一書的作者寫道:“中國創新者喜歡用試錯法來適應和學習。中國企業善于帶著不那么成熟的產品進入市場,然后再去改進完善。”

中國共產黨的做法也很務實:在照顧企業的同時,給予其行動自由。

俄羅斯國民經濟和國家行政學院的國際政治專家羅曼·法因施米特認為:“到目前為止,那里的企業沒有受到與頻繁檢查或監管有關的嚴格限制,可以把精力集中在獲取利潤上。”

至于初創企業,它們在中國得到的支持力度是巨大的。

斯科爾科沃管理學院的中國問題專家奧列格·列梅加說:“中國每天都有大量新公司誕生,每隔不久就會有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出現。那是一個能迅速檢驗和放大想法、不怕犯錯和陷入泥潭的市場。”

文章總結道,重點在于中國人采取的戰略,他們巧妙地利用了自身優勢,并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說實在的,我們也需要這樣做。

在這方面,中國經驗可以幫助我們。很簡單:給經營活動提供最大的自由,掃除官僚主義障礙,鼓勵各種發明和創新,保護企業利益。同時,監管不能惹人厭煩,以促進企業家更多地考慮國家利益。另一個重點是,游戲規則不能變來變去。

來源:參考消息網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