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何方迪
近期社會面管控逐步放開后,人員流動進一步頻繁,校園疫情防控面臨挑戰,當身邊不斷有人感染,人們難免會有擔心。非常時期學校如何搭筑心靈防疫的堤壩,幫助大家理性對待疫情,在彼此守望相助中傳遞溫暖和力量?
教育從來都不止于課堂,生活即教育,看見彩虹的同時,也要看清前面的烏云。讓我們共同上好這堂人生成長的大課。
(圖據網絡)
四川農業大學教師、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楊娟:
中小學生,特別是在家上網課孩子的心理變化不容忽視,這部分同學缺少老師同學家長的陪伴和戶外運動,容易出現抑郁情緒。
首先老師家長要作好引導,避免傳遞焦慮情緒;其次多和信任的人溝通交流,傾訴自己的想法;最后就是適當增加體育鍛煉,讓身體興奮起來。相信大家只要積極調試,最終都會平穩度過這段特殊時期。
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長中心侯莫易:
保持好心情,接納已經發生的,同時繼續做好個人防護。
若身體方面有不舒服的感覺,對癥下藥,不必太過緊張。希望家長鼓勵孩子把擔心、害怕等負面情緒表達出來。
最后還是要強調: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
成都市樹德中學:變“陽了” 怎么辦?
與重要的他人維持聯系,主動提供支持和積極的言語,你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收獲更多來自人際支持的力量。
記錄自己的身體感受與心理感受,因為“看見”就是心理療愈的過程,來自內在的深入澄清會比彼此抱怨更能讓自己收獲平靜。
感恩這次經歷,因為它或許讓我們看見了“生命”這個詞語本身的意義。相信病愈后,每一個人都會更加愛自己,更加珍惜自己。
四川省自貢市蜀光中學:適當關注信息,切勿信息過載
適當關注疫情發展態勢,從“四川疾控”“自貢疾控”等權威信息源了解相關信息,不轉發非官方的關于疫情的文章或者鏈接,切勿過度沉迷于“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短視頻平臺會根據你關注的主題推薦更多相同主題內容),避免“幸存者偏差”效應,防止形成“信息繭房”,勿陷入信息超載,讓我們理性、適度關注疫情態勢,建議每天接收相關信息的時間不超過一小時。
成都市泡桐樹中學:與負面情緒共存
流感散發,疫情懸于前,大家容易出現緊張、擔憂、煩躁等情緒,這些都是個體在應激狀態下的正常反應。或許我們盡了自己所能,努力防護,遵守相關要求,卻仍不幸感染,焦慮情緒侵蝕著內心。
當發現這些負面情緒滋長,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措施調整自己的情緒,試著寫寫日記或找信賴的親人和師友傾訴,聽聽令人心曠神怡的音樂,做做有益適量的運動等。
與負面情緒共存,嘗試以積極坦然的方式應對,找回積極的生活節奏,感受溫柔磅礴的堅定力量。生活好似一本值得反復品味的書籍,當我們在困難時仍能保持理性,堅定信念,向陽而生的積極人生態度更是值得我們珍藏的瑰寶。
成都市第二十中學校:用行動改善負面情緒
每天起床給自己一個可控的美好期待。
找到至少一件自己期待或令自己開心的事情,或讓自己一見就感到很溫暖的人。這份期待可以是很簡單的,只要愿意伸手、努力就能實現的。
多和重要的人在一起,建立良好穩定的社交支持系統,也可以有效提高一個人的心理韌性。
當你發現,負面情緒已經讓你無法專注做事的時候,試一試正念冥想。它可以讓你以一種不加評判的方式,將注意力引導到“當下”,專注于此時此刻此地。隨著身體慢慢放松,你的情緒也會逐漸平復。
好好吃飯,規律睡眠,運動起來。
實驗證明,體驗新的經歷可以讓你的大腦活躍,做一件事并能做成功,同時也能提高你的自信心,增強自我效能感。
看見就是一種療愈。當你能夠寫出來,并思考自己能做什么,經歷這些的意義是什么,痛苦也會自然而然地緩解。堅持4-5天,你會發現另一個自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