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將始終堅持制造業當家。”在2022年的年末,佛山主官這句擲地有聲的表態被廣泛轉載。這是一座全國制造業大城對產業經濟發展堅定的航向,是對中共廣東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提出“要突出制造業當家,高水平謀劃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回應,也是對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的生動實踐。
2021年,在面對疫情、全球經濟下行等沖擊下,佛山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GDP達12156.54億元,增速8.3%。作為“萬億俱樂部”中為數不多的地級市,佛山靠著全國萬分之四的土地,創造了近1%的生產總值,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典范。在國內外經濟形勢更為復雜的2022年,佛山在前三季度GDP達8850億元,穩中求進,充分彰顯一座萬億之城、制造之城的經濟韌性與活力。在2022佛山“鎮能量”榜經濟動力指數中,祖廟、北滘、桂城位列三甲,石灣以0.1分的差距排名第4。
TOP15鎮街“家底厚”
傳統產業強鎮轉型仍需加速
最新出爐的2022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名單,佛山五區悉數上榜;還有9個鎮躋身2022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強;祖廟街道、桂城街道、大良街道等因建制不同未納入統計,但“成績單”也讓許多縣級市望塵莫及。
聚焦到今年的經濟實力指數,上榜的15個鎮街依然是熟悉的“老面孔”,與去年上榜鎮街一致,但排名變化較大。祖廟、北滘、桂城位列三甲,評分分別為84.90、82.09、80.54;排名上看,祖廟和北滘均比去年上升1位,桂城下降2位。石灣以80.43分位列第4,排名與去年持平。縱觀前4名,祖廟、石灣、桂城都并非傳統的產業強鎮,工業生產力指數不強,但近年來大力發展金融、商貿及現代服務業、文創產業等,依靠強大的單位產出值名列前茅。而北滘鎮雖然是傳統產業強鎮,但隨著產業向機器人等高端裝備制造轉型,其單位面積稅收也有突破。
評分在70-80的第二梯隊鎮街有6個,分別為張槎、獅山、荷城、大良、容桂、樂平和大瀝,比去年減少2個。這些鎮街都是大家印象中的產業強鎮,手握至少一張代表“名片”。他們的GDP指數和工業生產力指數評分較高,但單位面積GDP指數和單位面積稅收都存在一定短板。未來,仍需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帶動綜合實力提升。
祖廟單位面積GDP勢頭猛
逐步縮小與廣州天河區差距
本榜單經濟實力指數的單位產出值,包含了單位面積GDP和單位面積稅收兩部分,旨在衡量鎮街經濟發展質量。
單位面積GDP測算中,禪城區轄內的祖廟、石灣、張槎繼續領跑全市,大幅拋離其他鎮街。2021年祖廟街道的單位面積GDP達到33.79億元/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土地產生的GDP比去年提升超4億元。石灣和張槎也突破了“20億關口”,單位面積GDP分別為20.97億元和20.32億元。從單位稅收看,祖廟依然一騎絕塵,2021年單位面積稅收為4.89億元/平方公里。石灣和桂城單位面積稅收也超過2億元/平方公里。由此,也體現了禪城作為佛山強中心的產業經濟優勢。
可以說,祖廟的單位產出值的優勢進一步拉大。對比廣州天河區和深圳南山區,2021年前者的單位面積GDP為43.76億元/平方公里,單位面積稅收為6.4億元/平方公里;后者分別為40.69億元/平方公里和10.56億元/平方公里。2020年數據顯示,祖廟單位稅收與廣州天河區的差距為1.61億元/平方公里;2021年,該項差距收窄到1.51億元/平方公里。祖廟以一個街道的體量,逐步追趕廣深最強區的水平,可謂實力強勁。
與獅山拉開差距
北滘坐穩“佛山工業第一鎮”
“有家就有佛山造。”這既是響亮的佛山城市口號,也精準概括了佛山制造所取得的耀眼成果。佛山堅持制造業立市、興市、強市,已逐步建立門類齊全、配套完善的現代產業體系,工業規模居全國第六、全省第二。數據顯示,2021年,佛山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56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842億元。
榜單以工業生產力主要測評鎮街的工業發展水平。佛山工業哪家強?去年的經濟動力指數評分中,北滘以微小優勢超過獅山取得工業生產力單項的第一名。今年,北滘以99.82的評分坐穩“佛山工業第一鎮”的寶座。獅山評分97.77分,位列第二。
其中,北滘2021年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4000億元,成為佛山唯一。獅山規上工業總產值為3805億元,占南海一半。從增速看,北滘2019年的規上工業總產值首破3000億大關,用了兩年時間再躍上新臺階;彼時,獅山已超3600億元,增速也明顯落后于北滘。
從單位產出來看,北滘單位面積GDP達7.61億元/平方公里,全市第6;單位面積稅收1.78億元/平方公里,排名第4。而獅山這兩項數據分別為3.71億元/平方公里和0.44億元/平方公里。
這兩者差距較大的原因之一,在于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和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效率。北滘依托于美的、碧桂園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引領產業鏈創新動能不斷升級,創新氛圍濃厚。而獅山“星星多,月亮少”,在強企支撐力方面也稍遜色與北滘。
除了北滘和獅山,去年,佛山還有荷城、樂平、里水、容桂、西南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其中荷城街道規上工業總產值達以2355.19億元,位居第3。隨著2021年,西南街道規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大關,三水也已擁有樂平、西南兩個千億級工業鎮街。
新增強企業支撐力指數
樂平展現“黑馬”氣勢
今年的經濟動力指數新增了一項強企支撐力評分,旨在研究百強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對鎮街的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
在這項排名中,北滘穩居第一。其擁有美的、碧桂園兩家世界500強企業,2家全國隱形冠軍企業;同時擁有佛山市百強企業和制造業百強企業19家,其營收占比超過所有百強企業的一半,最終以滿分奪冠。獅山、大瀝以87.43和84.35分位列2、3名。
值得一提的是“黑馬”樂平鎮。在強企支撐力的表現上,樂平有2家全國隱形冠軍“加持”,評分以80.30分位列第四。今年,佛山更提出建設佛北戰新產業園,核心區之一就在樂平。在這之前,樂平已經擁有較強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礎。2021年,樂平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規上工業總產值也達到1384億元。在多項指標的拉升下,樂平鎮在經濟動力指數中闖進前10,隨著戰新產業在樂平的加速布局,樂平工業實力未來可期。
指標說明:
經濟動力指數是佛山“鎮能量”榜的重要維度之一,主要呈現各鎮街整體經濟運行情況,展示其在全市乃至全省重點城市強區、強鎮中的的經濟實力。
經濟動力的綜合評價包含經濟總量、單位產出值、工業生產力、重點項目吸引力、強企支撐力5項二級指標,以及7項三級指標,通過指數化計算和加權運算得出總分,用標準分值呈現,滿分為100分。該維度原始數據主要來自于政府部門的信息公開文件。
總策劃:戎明昌 劉江濤
執行策劃:劉岸然 田霜月
統籌:李平 關健明
執行統籌:何惠文 關婉靈
設計:劉寅杉 張許君 張博
研究團隊:南都大數據研究院“佛山之治”課題組
研究員:何惠文 關婉靈 路漫漫 胡嘉儀 陳飛龍 姚建國 孫振凌 陳斌穎 實習生 魏廣慧、孫旭聰、丘楠、孫天宇
攝影:鄭俊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