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公共服務:丹灶西樵成為教育名片,獅山凸顯樞紐交通地位

導讀佛山是一座經濟實力強勁的產業大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經濟發展并不僅僅是為了GDP的排名,而是群眾要有獲得感、幸福感和認同感,其...

佛山是一座經濟實力強勁的產業大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經濟發展并不僅僅是為了GDP的排名,而是群眾要有獲得感、幸福感和認同感,其最終的落腳地是要民生幸福。這對于“萬億城市”佛山,尤為重要。

民生幸福與否最終由公共服務力來體現。在2022佛山“鎮能量”榜公共服務力指數中,桂城以90.49分位居首位,獅山、祖廟、大瀝和大良都超過了80分“優秀線”,傳統中心鎮街優勢明顯。細分到公共服務領域的教育、醫療、交通、文化、社會保障等方面,北滘、丹灶、里水、樂從、陳村等鎮街都在統籌優化存量和增量,后發勢能強勁。

倫教九江公共服務力指數排名躍升

城市公共服務是城市社會發展的韌性保障,也是標刻人民城市的溫度。

今年佛山“鎮能量”榜公共服務力指數,排名前5的鎮街,均超過80分“優秀線”。有著“佛山第一街”之稱的桂城街道以90.49分的成績,穩居第一的“寶座”。緊隨其后的是千億大鎮獅山、佛山中心城區祖廟以及順德強中心大良,商貿發達的大瀝和文化底蘊深厚的石灣。

上述這些鎮街都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心或次中心鎮街,不僅地方GDP發展快,公共服務支出占GDP比重也較高。課題組研究發現,公共服務投入與地方經濟發展呈正相關。一個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務上持續且高投入,將形成長期“紅利”,反過來刺激地方經濟的發展。

除了第一梯隊的鎮街外,第二梯隊的鎮街也有著不俗的表現。樂從、里水、倫教、北滘、丹灶、陳村、西樵以及容桂得分都在70分以上,展現出強勁的后發動能。

排名9-12的鎮街競爭相當激烈。其中,倫教、北滘、丹灶以及陳村四個鎮街得分十分接近,呈現出“你追我趕”之勢。排名第11的丹灶與排名第12的陳村,僅相差0.1。從各項指標得分情況細看,這兩個鎮街各有特色,丹灶的教育、醫療投入占比是全部鎮街第一,文體投入進入前3甲,近年來打造的“康有為文化節”等活動,已成為區域文化品牌。陳村教育投入不及丹灶,但在交通配套、文體旅游上占有優勢。

與去年公共服務力得分排名相比,作為順德中心城區重要組成部分的倫教“火箭式”躍升,排名從第21到第9,上升了9位。總體來看,倫教各項指標比較均衡,沒有明顯的短板。另一匹“黑馬”則是九江,排名上升了7位,在教育和文體旅上都加大投入,后發優勢強。里水排名也從第11名上升到第8名,上升了3位,其在文體旅投入較強,打造的夢里水鄉文旅品牌成效凸顯。

南海擦亮教育“金名片” 獅山聚集醫療資源

細化到公共服務領域,教育和醫療衛生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本次評價體系中重中之重的維度。

從教育投入指數來看,排名第一、第二位的鎮街得分旗鼓相當。鎮街一級年度教育投入絕對值超過10億元的鎮街全市共有3個,分別為桂城(12.02億元)、祖廟(11.74億元)和大瀝(11.23億元)。大瀝在教育投入指數單項上得分為88.27分,以0.03分領先于桂城,排名第一。從教育資源存量來看,桂城有優勢,但從增量來看,大瀝2021年教育經費支出高達11.23億元,占GDP比重為1.98%,占比略高于桂城。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大瀝鎮常住人口達78.96萬人,近幾年人口密度也持續快速增加,遠超全市平均人口密度。為此,幼兒園、中小學的配套必須跟上。

從區域分布來看,在教育資源指數排名前十中,南海區有7個鎮街上榜,禪城區有2個鎮街上榜,順德區有1個鎮街上榜。細看各項指標發現,南海街道的教育投入絕對值以及GDP占比較高,其中,教育經費支出占GDP比例排名前三甲的是丹灶、西樵和九江,均位于南海區,占比分別為3.03%、2.86%、2.15%。這直接拉升了南海鎮街在公共服務力教育資源指數中的排名。這也可以看出,南海區進一步擦亮教育這塊金字招牌的決心。

在醫療衛生指數方面,課題組收集醫療衛生經費支出等多個細化指標。該經費支出包含了重大公共衛生支出和突發公共衛生應急處理支出。疫情之下,每個鎮街面臨的情況不一樣,所以在財政支出方面也有差距。

從醫療衛生指數得分排名來看,人口規模和經濟體量都大的獅山排在首位。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獅山人口達95.5萬,是佛山最“聚人”的鎮街,過去十年間人口凈增超50萬。因此,隨著人口規模的增大,獅山在醫療衛生經費支出上也更多。南海第一人民醫院搬遷到獅山也大大豐富了其醫療衛生資源。

祖廟是佛山的中心,也是人口最密集的鎮街,每平方公里容納超2萬人,自然就聚焦了全市最為豐富的醫療資源,擁有3家三甲醫院。大良作為順德中心,也擁有數量頗多的醫療機構數量,以及2家三甲醫院。

課題組發現,過去優質的醫療衛生資源都集中在傳統的中心鎮街。近年來,佛山市著力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如佛山市婦幼保健院在樂從開設新城院區、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也在南莊開設新院區等。

在社會保障和就業指數方面,排名前五的分別是獅山、大瀝、祖廟、桂城和容桂。在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之下,這些鎮街都加大社會保障和就業的財政支出,夯實民生之基,穩就業促發展。

佛山軌道交通開啟“由線變網”時代

今年底,佛山3號線首通段即將開通運營,與目前已經運行的廣州地鐵7號線、廣佛線和佛山地鐵2號線實現接駁換乘。時隔多年,“軌道上的佛山”進入第二個爆發期。軌道交通,將深刻改變佛山的鎮域經濟,釋放更大廣佛同城效應,更緊密融入大灣區發展格局。

課題組通過對已開通地鐵站點、至2023年可兌現新增軌道站點及軌道線路等多個三級指標綜合測評各鎮街的軌道交通潛力。報告顯示兩大重要特征:一是佛山軌道交通開啟“由線變網”時代。隨著廣州7號線、佛山2號線和即將開通的佛山3號線,讓佛山更多的鎮街享受到軌道帶來的紅利。在“已開通軌道站點(含3號線首通段)”上,排在前五的是石灣、陳村、桂城、祖廟以及北滘,分別擁有11個、8個、7個、6個和5個地鐵站。

二是下一輪軌道交通大贏家即將刷新。在“至2023年可兌現新增軌道站點”一項上,主要包括佛山地鐵3號線后通段、廣佛南環等軌道交通,獅山、大良、樂從成為最大贏家。明年獅山預計將新增10個軌道站點,隨著地鐵、環線城際、高鐵三大軌道交通的集聚,獅山交通樞紐地位凸顯。作為順德中心城區的大良明年新增8個軌道站點,交通價值有著爆發之勢,未來順德的中心與佛山的中心變得更緊密。樂從將新增4個,總數達到7個,佛山新城也即將發揮出地鐵樞紐的價值。至2023年,佛山軌道站點密度前三位將刷新為:獅山、石灣和北滘。

軌道交通的發展對優化城市空間格局、重構產業生態,提升生活質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廣佛線就是很好的范例,祖廟桂城等鎮街也抓住了先機,獲得快速的發展。可以預見,軌道交通“爆發式”發展即將深刻改變著獅山、大良、石灣、北滘、樂從、陳村等鎮街的命運。如何把先發優勢轉化為長期動能,也是它們必須思考的課題。

桂城里水成功打造“潮流文化”

如果說一座城市人民的“獲得感”源于教育、醫療、交通等資源的供給,那人民的“認同感”與“幸福感”則源于文化體育旅游的發展。

從文體旅指數來看,打造中央活力區的桂城憑借著92.19分的成績,位居首位。左手CBD,右手CAZ的桂城將“潮玩”文化融入城市建設,深得年輕人的心;位居第二的北滘,走“文藝風”路線,由安藤忠雄設計的和美術館成為網紅打卡點;位居第三的里水,則借助鄉村振興旅游和露營風“出圈”,刷爆佛山“朋友圈”。

緊跟其后的是“千年花鄉”陳村,年桔文化、《三字經》啟蒙文化等文化IP已經走紅;上榜的樂從是佛山新城的所在地擁有全市最優文化設施配套,龍舟文化成為閃亮的城市名片。

課題組研究發現,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的鎮街如南海的丹灶西樵九江、順德的大良倫教容桂,都加上文化經費投入,增強文化吸引力和輻射力。而大量人口流入的鎮街如獅山、大瀝、云東海等,也在文化配套設施上發力,提升城市軟實力,留住人才。

指標說明:

公共服務力是佛山“鎮能量”指數榜的四大維度之一,設定教育資源、衛健服務、交通配套、文旅體配套、社會保障共5項二級指標,12項三級指標,展示鎮街的對于民生的投入,基本公共服務的保障。

該維度數據主要來源于政府官網的新開公開文件及第三方主流數據平臺,通過指數化運算和加權計算得出總分,用標準分值呈現,滿分為100分。

總策劃:戎明昌 劉江濤

執行策劃:劉岸然 田霜月

統籌:李平 關健明

執行統籌:何惠文 關婉靈

設計:劉寅杉 張許君 張博

研究團隊:南都大數據研究院“佛山之治”課題組

研究員:何惠文 關婉靈 路漫漫 胡嘉儀 陳飛龍 姚建國孫振凌 陳斌穎 實習生 魏廣慧、孫旭聰、丘楠、孫天宇

攝影:鄭俊彬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