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媒體報道稱,日本正計劃引進“戰斧”巡航導彈,以“大幅增強防御能力”。一旦日本成功引進“戰斧”巡航導彈,將意味著海上自衛隊擁有完整的打擊能力,這顯然已經大大超出了“防衛”的范疇。
咱先來說說這個“戰斧”巡航導彈是什么,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巡航導彈,“戰斧”先后參加過海灣戰爭。科索沃沖突,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等一系列著名的戰爭和沖突,自上世紀80年代誕生以來,該型導彈就是美國海軍最重要的對地打擊手段,顯而易見,這款用于對地攻擊的巡航導彈明顯不是用來自衛的,該型導彈能夠直接安裝在自衛隊的宙斯盾艦艇上,利用通用垂發發射。
雖然根據日本和平憲法的限制,日本是不允許發展核潛艇的,更不能研制彈道導彈潛艇,但擁有“戰斧”巡航導彈之后,日本就可以發展常規動力巡航導彈潛艇了。舉個例子,俄烏沖突期間,俄羅斯北方艦隊的潛艇就發射了“口徑”巡航導彈,對烏克蘭境內的目標實施了打擊,而目前美國的洛杉磯級和弗吉尼亞級核潛艇都裝備有“戰斧”巡航導彈。
海灣戰爭期間,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上的“戰斧”巡航導彈就打響了戰爭的“第一槍”,而整個海灣戰爭期間,包括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洛杉磯級核潛艇等等13艘水面船艦與至少兩艘潛艦對伊拉克發射了大量的“戰斧”巡航導彈,導致大量關鍵目標被先發制人的摧毀。
而“戰斧”巡航導彈也在海灣戰爭中一戰成名,整場戰爭中美國共發射291枚戰斧”巡航導彈,發射成功282枚,伊拉克從蘇聯重金購買的防空系統只有效攔截了29枚,占發射總量的10%。在整場戰斗中當中,戰斧”巡航導彈的發射成功率是95%,命中率高達85%。數據顯示,第一波發射的52枚導彈當中有51枚擊中預定的目標,伊拉克的指揮控制機構、核生化武器設施、防空陣地,甚至連薩達姆的地下住地和指揮中心都被摧毀。
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該型導彈的通用性,不論是核動力潛艇,還是美國海軍的宙斯盾艦艇,甚至是二戰時期就已經服役的四艘衣阿華級戰列艦,都在經過改裝后擁有了發射“戰斧”導彈的能力,所以一旦日本引進該型導彈,其后果可想而知,而且本身日本擁有較為發達的軍工業,雖然很多技術都是從美國引進的,但像日本的F-35戰斗機,“愛國者”系列防空導彈等,都是由三菱重工在美國的授權下生產或組裝的,可見日本與其他國家在引進美制武器時完全不同,自衛隊不僅要擁有美制先進武器,更謀求掌握武器背后的先進技術。
日本引進“戰斧”導彈將引發怎樣的后果呢?以潛艇為例,雖然日本沒有核潛艇,但其常規潛艇是目前世界上噸位最大,也是最先進的潛艇,未來日本的潛艇如果掌握發射“戰斧”導彈的技術,日本將擁有像美軍一樣的先發制人的防區外打擊能力。美國歷次海外戰爭行動中,都頻繁使用戰斧巡航導彈攻擊敵方高價值的軍事目標,如軍事指揮中心,空軍基地,導彈發射基地等。所以日本自衛隊想要掌握該型導彈,其目的絕不僅僅是防衛。
事實上,日本自己也清楚該型導彈的性質,它將使得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打擊能力迅速提升到上千公里級別。之前日本防衛省召開的會議上,日本防衛政策局次長對引進戰斧巡航導彈是否屬于進攻性武器進行回復。他表示,希望對方能夠理解,這件事情確實很難作答。目前日本已經正式向美國提出了引進意向,美國反響也十分積極,所以未來我們也應對日本提升打擊能力做好萬全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