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走下坡路的職業

導讀這段時間,我的一部分注意力放在教育上,因為學區房太火了。不少來咨詢的客戶,說是來咨詢房子的,最后聊的還是教育問題,好奇學校里面的真...

這段時間,我的一部分注意力放在教育上,因為學區房太火了。不少來咨詢的客戶,說是來咨詢房子的,最后聊的還是教育問題,好奇學校里面的真實情況,延伸到孩子到底適合什么類型的學校。

還有家長關注就業。說到這個點,考公考教師編繞不過去。問題來了,從目前數據來看,教師行業即將過剩,未來只會越來越卷。


01

上周,“幼兒園首輪關停潮已來”上了熱搜。要知道去年這個時候,幼兒園的入學名額還是要搶的,花錢五位數進門的家長比比皆是。怎么一年過去了,會出現這么大的變化?

出生人數下降,首先影響的就是幼兒園。又開始說人口問題了。

如果這張圖還不夠直接,那我來說幾個數字。

2017年全國新生人口1723萬,2019年降到1465萬,2020年只有1200萬,而2022年因為新冠疫情,直接跌至956萬。

這兩年,各地婦產科醫院的病床都是過剩狀態,雙人間、單人間隨時有空,而多米諾骨牌已經倒向幼兒園。

根據《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9)》,2017年在園總人數為4600.14萬人;按照出生人口變動趨勢,從2021年開始,即使全國適齡幼兒全部入園,總在園人數也不會超過4500萬人。未來不僅越來越少,而且降幅會越來越大。

由于幼兒園的門檻比較低,如果沒有一定數量的幼兒人口支撐,關門是早晚的事情。民辦先關,緊接著就是公辦合并。


02

幼兒園之后,就輪到小學了,躲不掉的。

此前有專業機構就用模型預測了2020-2035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齡人口變動,發現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數先短期緩慢上升,在2024年達到峰值約1.46億,隨后呈現加速下降趨勢。2025-2028年平均每年學生以一兩百萬的量級在減少,2028-2035年每年減少三四百萬的規模。

小學學位需求峰值出現在2024年,比2020年多出了約485萬,初中學位峰值稍晚,出現在2029年。2035年,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規模將比2020年的1.4億減少約3000萬。

就學校來說,2035年全國小學、初中需求數分別為9.28萬和4.79萬,較2020年分別減少5.14萬和0.38萬。

為什么人口下滑對初中的影響要小?因為小學在規劃時分布更密,數量更多,而初中輻射的面積更大,所以這兩年才會出現很多巨無霸初中,一個年級的校人數比小學整個學校都要多。

這個模型,還對在校老師做了趨勢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到2035年全國將有約150萬小學教師、37萬初中教師過剩。


03

沒有永遠的金飯碗。

去年11月,寧波市教育局在官網發布了《寧波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退出機制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

通知很長,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在編教師將定期考核,不合格者會被淘汰。退出渠道包括待崗、轉崗、離崗退養、解聘。

廈門今年教師招聘搞了個參聘制,也就是說,無編,統一合同制,但與有編制的老師同工同酬。

這些思路和日本當年很像。

2007年修訂《教職員資格法》《教育公務員特例法》,將教師資格證期限由原來的終身制改為10年更新制,把教師的人事管理權從都道府縣級行政機構下放到市町村教育委員會。

之后呢?教師行業開始極度內卷,加上少子時代家長和社會對教師綜合能力要求不斷提高。據日本勞動組合總聯合會所屬智庫在2022年9月發布的報告顯示,日本公立學校教師每月加班時長達123個小時。所以這幾年,教師職業在日本不再吃香,報考人數直線下滑。


04

學校會被牽連嗎?

當教育供求關系發生逆轉,很多學校,尤其是這幾年冒出來的各種民辦學校和名校分校肯定會出現招生困難。結果呢?并的并,倒的倒。公辦包括初中在內,必然轉向小班化教學,師生比也相應降低。那為什么老師還會加班呢?父母教育理念逐漸向精致化升級。

還有其他被牽連的嗎?

整個母嬰行業,即便以價換量的促銷,效果也不顯著,超過一半的線下母嬰店正在消失。

當然,今天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還要提到考大學專業的選擇。一定要動態的去考慮未來就業,基于人口下滑和市場的需求,謹慎報考師范類專業,未來孩子的選擇會很窄,競爭特別激烈。

評論區也歡迎大家聊聊,你對什么專業,未來非常看好。


人口問題相當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也算是個定時炸彈。

最復雜的是它帶來的影響不是立馬顯現出來的,而是需要一段時間后慢慢顯現出來的,有相當的滯后性,所以無論是投資、就業,甚至學區房的賣點,都要有前瞻性。

-END-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