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家庭:老二比老大精?老大容易吃醋?那是父母沒選對教育方法

導讀 原標題:二胎家庭:老二比老大精?老大容易吃醋?那是父母沒選對教育方法 ...

原標題:二胎家庭:老二比老大精?老大容易吃醋?那是父母沒選對教育方法

杰弗里·克魯杰作為《時代》周刊的高級編輯無數人打交道,因此總結出了“世界上并非只有一個孩子的父母有95%都是偏心的,剩下5%的父母并非能做到不偏心,只是他們不承認罷了”。而他的這個觀點得到了各國育兒、心理等領域專家的認同

二寶還沒出生之前大寶小楓一直是大家公認“小暖男”。雖然只有8歲,但已經非常懂事,不僅會完成爸媽代的事情,包括自己吃飯、穿衣、簡單收拾自己的房間等。而且,對待親朋好友的孩子、同學們也都是非常有擔當,還大方分享自己的玩具,使得小楓爸媽都成了朋友圈倍受艷羨的父母

也因為如此,當3年前小楓爸媽決定生二胎,再到2年前女兒萌萌來到這個世界,爸媽都對兒子成為一個好哥哥充滿了信心。只是,現實生活給了他們“迎頭一擊”

自從萌萌會走路、簡單說一些話之后,兄妹倆就讓家里不得安寧

每次爸爸輔導兒子寫作業時,妹妹就會哭鬧著要爸爸、媽媽缺一個都不肯。幾次三番之后,兒子原本也想硬氣一些阻止妹妹的行為。但老公看到女兒哭得撕心裂肺父母在時才會滿面笑容,便覺得女兒還小依賴父母也是正常的,還因此訓斥了兒子

還有就是吃飯時,看到一直不肯吃青菜的小楓主動吃一些,都會連忙夸贊他。而坐在一旁的萌萌,立即用著小短手費力拿著勺子做出努力自己吃飯的模樣,一下子,全家的注意力便全部集中到她的身上,更是夸獎不斷

雖說兄妹倆因為日常的“爭寵”,還是萌萌這個“小人精”輕而易舉取得勝利,讓小楓顯得有些“傻白甜”

但是,原本還有“好哥哥”潛質的他從不經意間流露討厭妹妹的態度,再到如今“我不喜歡妹妹”成了口頭禪,令小楓爸媽憂心不已!

01、二胎家庭:二寶經常表現得比大寶精明

大數據調查顯示,至少有70%的父母表示老大看起來比老二迷糊,遠不如老二精明。事實上,這些其實是可以用心理學解釋,并非父母的一面之詞

相信擁有二胎的家庭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現象,那就是二寶看起來相對更懂得察言觀色,比較懂得利用大人的喜愛進行撒嬌,或者是達到自己的目的。如父母不允許吃糖、買玩具大寶直接選擇哭鬧,最后很可能被父母教育

二寶則要么選擇撒嬌,要么就是“曲線救國”,向心軟的老一輩提訴求,這樣的成功率會高很多。殊不知,二寶這種仿佛與生俱來“勾心斗角”天賦,是他們從一出生開始,就要通過“爭”獲得更多寵愛與關注。并不像習慣了還沒有二寶時,全家圍著一人轉大寶般,沒有任何“斗志”,宛如一個“傻白甜”

可見,所謂的“老二比老大精”,更多是老二處于成長環境下的一種本能反應。畢竟,他們從來到這個世界開始,家里就不止一個孩子沒有體驗老大的獨生子女的生活

02、這些誤區,許多二胎家庭的父母都踏入而不自知,無形害了孩子們

1.忽略大寶

知名主持人謝楠在參加節目時,說起她與吳京的大兒子“吳所謂”5歲時居然還做出在地上亂爬、到處找奶喝的行為,令他們夫婦驚慌不已。

而在帶兒子到醫院檢查時,醫生了解到他們還有一個年齡更小的兒子后,得出了答案:“他這是在模仿弟弟,以為這樣一來,你們也能關注他。”

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不患寡而患不均”,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看到全家人只關注二寶,并不能理解血緣之下手足之情,更多的是覺得家人只愛二寶不愛自己了!如果父母再強迫大寶學會“孔融讓梨”,那他更加傷心仇視二寶

2.過度補償大寶

或許是了解太多因為偏心二寶忽略了大寶引發的種種悲劇,又或是專家們呼吁注意大寶的心理等,不少家長在二寶到來后對大寶進行過度補償。如對大寶極為縱容,哪怕是不合理的要求也盡量滿足,還會向大寶強調“二寶不會跟你搶,所有好吃的都是你的,我們依然非常愛你”等。

殊不知,這不僅會很容易讓大寶不懂得重視弟弟、妹妹,成為家里的“小霸王”。而且還可能抓住家長的這種補償心理,做出威脅的事情,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與良好性格培養

3.將兩個孩子進行比較

心理學家布雷澤爾頓曾說過:“父母對兩個孩子進行比較,或是挑選為榜樣,很可能讓落于下風的孩子內心產生無望感!”

如果父母們細心觀察就能發現,只要當著孩子們的面夸贊其中一個孩子,或是不時說出“你要多向他學習”、“你怎么差那么遠”等,往往大寶與二寶的關系都不會融洽,這都是因為教育方法出了錯

從上述不難看出,二胎家庭的兄弟姐妹間能否建立起手足情深積極的情感紐帶,最主要的還是由父母的教育、態度決定。所以,父母、家長們選對教育方法尤為重要,還有正確的態度

03、二胎父母養成記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孩子不僅渴望父母的愛,更渴望得到百分百的愛。”

而在二胎家庭里,注定了父母平日里無法一直給予某一個孩子100%的愛,包括100%的關注,這無疑讓孩子們感到失落

雖說不能時刻給予,但父母們不妨抽出同等的時間分配給每個孩子,在這個時間里單獨與一個孩子相處,陪他一個人玩耍、交流,讓他不會覺得父母的愛被另一個兄弟姐妹分走了。

心理學教授德維克及團隊對數百名5至12歲的孩子進行調查、研究后發現,經常得到鼓勵的孩子往往更加自信,也更加容易達到教育效果。

而這個結論放到二胎家庭里,那就是通過對大寶照顧二寶時進行鼓勵、表揚,不僅能讓大寶有了照顧二寶的動力,還能讓二寶記住哥哥或姐姐對自己的照顧拉近他們彼此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有愛相處

其實,孩子們之所以發生爭執,主要是為了計較如何“打敗”對方爭得父母的關注與愛。若是父母不在場,他們單獨相處的情況下,沒有了爭搶的目標,反而會和平相處,逐漸培養出依戀關系。久而久之,他們便習慣了這樣的相處模式。

枕邊育兒寄語:

不管是老二看起來比老大精老大看起來宛如“傻白甜”喜歡爭寵,給孩子們營造一個充滿愛的良好成長環境,既不偏心其中一個,也不忽視任何一個的教育,這樣才能讓老大、老二成為彼此最親密的依靠,都成為優秀的人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