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發展進入了自我階段,沒上小學之前,他們輕信成人的評價,喜歡家長夸獎自己,并且以家長的話為主旨,家長要求什么,他們就去做什么。
上了小學之后,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對于學習,對于老師的要求,每個同學展現出來的態度是不一樣的。雙減以后,老師留作業的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要減少作業數量,所以很多書寫形式的作業減少了,但與此同時,那些錄視頻,音頻打卡的作業卻增加了。
有的學生對于這種打卡的作業有些抵觸,因為家長有時候工作忙碌,如果學生上網課的話,家庭沒有其他人的幫助,學生對于打卡的質量也存在問題,而沒有陪伴的學習,有時候也會有一種無形的壓力。
“他才7歲半,為啥要負重前行?”監控下的一幕,讓家長集體破防
上小學之后,學生的自尊心越來越強,對于自我的評價,有時候會根據老師的態度走,老師表揚了某位同學,他哪方面做得好,學生也會跟著學習。
但有些同學模仿別人能做得很好,有些同學卻在學習中相較他人有不一樣的困難,就拿上網課這件事情來說,有的同學能嚴于律己,跟上老師的節奏和在學校上課,沒有什么不同。
有的同學則是缺少了別人的監督,自己的上課積極程度也開始低下,加上現在很多家庭都是雙職工,又沒有長輩的幫忙,上網課的時候,家長不在家,也讓學生自己在家學習。
為了安全起見,家長都會在家里安上監控,可以實時看到學生的學習狀態,一位家長就在監控下看到了自家孩子打卡學習的樣子,而學生的表現卻讓家長忍不住紅了眼眶。
這個男生還是小學低年級階段,在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難題,老師讓學生錄視頻,視頻的內容則是要讀幾句名言: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這短短的四句話,學生努力了好多次,都沒有完整的讀出來,因為他要把書本擺放好,一邊照著書本讀內容,一邊還要控制面前的拍攝。
學生嘗試了幾遍之后,忍不住崩潰大哭,但是身邊沒有家長的幫助,只有他一個人在家,他在屋內來回走了幾遍,最終還是擦干眼淚,一遍又一遍的嘗試,終于還是把四句話讀對了。監控下的這一幕,被他的家長發到了網上,讓家長集體破防。
“他才7歲半,為啥要負重前行?”本來就是一個人在家學習,對于打卡這件事情,有些學生根本不能獨立完成,沒有家長的幫忙,這些孩子會覺得學習的壓力太重了。
打卡、錄視頻這種作業方式,真的起到正向的作用了嗎?
評論區的家長們制作一破防,是因為很多人都對此感同身受,有人說這個小學生做得很棒,雖然在學習上遇到了難題,很多次的失敗都讓他崩潰,但最后還是堅持下來了。
有些人覺得是孩子并沒有學會怎樣去學習,簡短的四句話之所以錄了一遍又一遍,是因為沒讀熟就去錄視頻了,這和老師的教授和家長的引導有關系。
確實,家長沒有時間,整天看在學生身邊照顧他們的學習,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而更多家長感同身受的一點就是現在學校的打卡作業太多了。
一位家長直言,自家孩子很喜歡面對鏡頭,但自從學校的打卡作業增多以后,只要家長舉起手機,學生就有抵觸的情緒,所以說這樣的作業方式,真的是利大于弊嗎?
小學生的學習壓力,學校和家長都該反思
之所以能看到學生這樣的表現,一方面是作業形式的變化,讓學生有時候適應不了,另一方面,這種打卡形式的作業或許沒有為部分學生考慮完全。
家長沒時間管理,老師只管課堂,剩下的時間,學生的自理能力又不足,所以學習出現了空檔,當學習成績下滑,家長又想通過補課的形式來彌補,學生學習的狀態更加不好。
如此惡性循環,學生的發展又怎么能好呢?所以說學校和家長都應該反思,是否應該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打卡作業,或許不該給學生安排太多校外課程,也許能讓學生更輕松一些,這都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找到問題所在,雙減的作用才會發揮最大化。
今日話題:你支持學生打卡這種作業形式嗎?(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