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是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里面的人想出去,出去的人念著里面的自由與廣袤,進來的人念著外面的閑適與輕松,于是更換了路徑,對調了選擇。很多人帶著無盡的失望,再次回到那個令他們“恐懼”和“期許”之地,這一次,重新來過,會帶來不同的境遇?
文 | 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奧斯特窩頭斯基
“北上廣容不下身體,三四線盛不下靈魂”,這是經過無數年輕人真實體驗打磨出的真理,他們為了夢想,沖向北上廣,又為了生活,退入三四線,進退之間寫滿了無奈與悵惘。前段時間有招聘網站數據顯示,有23%的人會在逃離北上廣深15個月左右,選擇再次回歸一線城市。這一批開始“回籠漂”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身在異鄉為異客,回到故鄉仍為異客
@歡歡
我離開北京是因為孤獨。
有一次我連著加了半個月班,一天晚上十點多,累到頭昏腦漲時刷朋友圈,發現昔日的同學好友攜家帶口逛夜市、看電影,那種快樂隔著屏幕都能把我淹沒。而看看自己呢,形單影只,這半個月恐怕除了同事,就只跟樓下賣煎餅果子的大哥說過話。我瞬間覺得“自己這tmd過的是什么日子啊”,領完那個月的獎金就提辭職了。
可誰知,回去后才發現,那份孤獨感更重了。我以為我也能擁有晚上、周末約著三五好友嗨皮的日子,可好幾次叫她們,發現要不然她們忙著帶孩子出不來,要不然就是帶著孩子,我一邊看著孩子滿場亂跑,一邊聽她們抱怨老公、婆婆和老板,偶爾實在沒啥說的,就細數空氣中的沉默與尷尬,就這樣,吃了幾次飯之后,慢慢也減少了聯系。
更可怕的是,32歲沒結婚、沒對象的我,在家鄉就像是一個異類,哪怕我一個月能掙兩三萬,在他們眼里也是沒有“正式工作”,人人都要挽救我、教育我,更是任誰都能說我兩句。
曾經有一個禮拜,各個親朋好友給我介紹的相親對象,加起來能有18個。你以為會有公務員、事業編?不好意思,沒有“正式工作”的我,連準入門檻都沒有。
如果說在北京,感覺孤獨時,還有各種漫展、話劇拯救我,讓我可以藏在人群中,用大聲歡笑來驅散這份孤獨,而在老家,我連藏身的地方都沒有。
我想了想,果斷收拾行李滾回北京——反正都像大海里的浮木,既然都是漂,何不在讓我快樂的地方漂。
逃離是因為窮,回到老家發現更窮
@阿然
去年我媽生病,我去銀行取錢時發現,我在上海工作5年,只存下來5萬塊錢,平均每年只能攢1萬,仔細想想,在北上廣混成這樣,那還不如回老家。
也不能說我大手大腳,而是上海開銷確實高:我剛畢業那兩年月薪8k,現在漲到12k,但每個月房租就要4k,日常吃喝、交通等生活必需3k,再攢攢錢旅游、去個健身房、和朋友們聚個餐,其實每個月能攢個1k就不錯了。
以前這樣無所謂,但隨著爸媽年齡越來越大,有些責任也該承擔起來了,既然都是只攢這么點錢,那還不如回老家,最起碼不用掙錢養房東。
但是!當我回老家之后發現,我真的低估了老家的生活成本,雖然吃喝和住房不用花錢,但工資只有4k啊,隨便買點衣服、聚個餐,就一丁點都不剩了。就這我還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真不敢想象等以后結婚有娃,這日子還怎么過。
而且相比大城市行業、工種的豐富,老家的工作可選擇非常小,能雙休、試用期交保險的就已經算非常非常良心的企業了,我在十幾家公司里,只找到一家這樣的公司,但面試時說是雙休,入職之后卻被告知,要單雙休倒替。
其他同事特別高興,說這是見到的第一家周末上班還給加班費的公司,待遇真的太好了,我私下問主管,我能不能不要加班費,也不參與輪班,結果被用看怪物一樣的眼神瞥了一眼,被告知不可能。
看到了吧,在北上廣,碰到大小周的要在互聯網上聲討一番,可是在三四線,大小周才是常態。
而且三四線的公司,老板比爹媽控制欲還可怕,上班不到一周,我就被告知不能在辦公室戴頭戴式耳機、不能穿短裙,不能在辦公室點奶茶,emmm,真是和尚訓道士:管得寬!要知道,我們在上海可是隨便穿漢服和洛麗塔上班的呀。
你以為這就是老板集權的體現了?No!當爹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控制欲,他們要做的是封建集中制——在這里,遲到都要實行連坐制,遲到一次扣50塊錢,第二次主管一起扣錢,第三次通報全國所有分公司。
最最最最可怕的是,在上海雖然班沒少加,但錢給的很到位,而在老家呢?7點以前那不叫加班,那叫晚走一會,多申請幾次加班,會問你為啥上班時間沒做完?是不是工作效率低。
我一看,快溜了溜了,這種工作環境實在不適合我,還是回北上廣呼吸自由空氣吧。
賠了100萬,婚禮也告吹了,自然就回來了
@大冰
在北京漂著這幾年,家里一直催著找對象結婚,我想了想,那索性回去吧,因為在北京找對象實在太難了,我是做開發的,整個部門幾乎都看不到一個異性,其他部門又在不同樓層,而且每天下班之后就已經筋疲力盡了,實在沒有心思談戀愛。
回老家之前,爸媽介紹了一個知根知底的姑娘,接觸了兩個月還算可以,又碰巧那段時間公司優化,我領了n+1之后,就回老家了。
回老家本來躺平了2個月,等再找工作的時候發現,這邊的工資幾乎是之前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加班卻根本不比之前少。猶豫了一下,決定那還不如自己創業,我和幾個朋友一塊合伙開了個酒吧,誰成想,剛開就遇到了疫情,每天一睜眼就要賠兩千多塊,真是心都涼了。
人在有錢的時候,感情也和睦,脾氣也很小,而沒錢的時候,一切都暴露了,我和對象天天吵架,最后,100萬賠光了,婚禮也告吹了。
既然這樣,那就更沒有待的必要了,在老家,想要攢個100萬,那得到猴年馬月去,還不如在北京咬咬牙,熬個幾年再說。
我爸一直念叨我,說我不該創業,但說實話,就算我按部就班上班,一旦結婚有娃,估計還得回北京。
我好幾個同事都是這樣,回老家工作了幾個月,發現實在不合適,又回到北京的,甚至有的人不惜以外包身份回原公司,主打一個先把坑占上。
這其實很好理解,因為其實現在三四線的消費水平并不低,一碗牛肉面也得18塊錢,而有了孩子之后,各種開銷都變得很大,保持了之前的消費習慣,就很難消費降級。
而在老家,能找到月薪1萬的工資就已經非常高了,但這在車貸、房貸、娃的輔導班費用前簡直杯水車薪。但在北京工作不一樣,像我們程序員,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基本都能在月薪3萬左右,所以我的同事們都選擇趁35歲之前多打拼一點,與其現在緊巴巴地生活,還不如努力搏一搏,給妻兒創造一個好一點的生活水平。
北上廣是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里面的人想出去,出去的人念著里面的自由與廣袤,進來的人念著外面的閑適與輕松,于是更換了路徑,對調了選擇。很多人帶著無盡的失望,再次回到那個令他們“恐懼”和“期許”之地,這一次,重新來過,會帶來不同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