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論今年哪座城市最火,西安一定榜上有名。
前有不倒翁小姐姐,一個人帶火一座城;
后有從課本里走出的“盛唐密盒”組合,一問一答火遍全網。
在各大平臺發布的出游數據報告中,西安都在熱門旅游目的地“TOP10”里。
“2億人擠在西安,5億人在路上。”
住在西安的本地人、來過西安的旅游人、正在趕來路上的特種兵,看到這“人擠人”的場景都沉默了。
長居于此的人們不解:
“我們的大西安,到底有沒有不火的時候?”
最近,在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區,掀起了一股“盛唐密盒”帶火的知識問答風。
所謂“盛唐密盒”,是一檔大唐不夜城官方推出的文娛互動節目,由身著紫衫的“房玄齡”,身著紅裝的“杜如晦”,這兩位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的官員組成。
兩位大人受皇上委托穿越到現代,通過提問的方式尋找有才能的人。
提問內容則涉及歷史、地理、人文等,連對三題即通關給獎品,獎品通常是棉簽、電池、辣條等日常物品。
觀眾:“也不是圖什么獎品,主要是享受這種被知識暴擊的感覺。”
為了順利登臺答題,有大聰明網友專門制作了《盛唐密盒題庫》,廣為流傳。
現場臨時抱佛腳的游客們,像極了多年前臨門一腳開始復習的讀書人。
不過題庫里也有不準的,畢竟兩位博學的大人會隨機應變,根據特定觀眾即興出題。
有觀眾身穿龍袍戲服,便提問“中國的南北方分界線是什么”?觀眾脫口而出——“吉林”。
房大人:“吉林?看來先生對江山不感興趣啊。”
7歲小男孩回答“世界上有幾種性別”的問題時,猶豫再三說道:“3種”。
盛唐密盒二人詫異地摸了摸胡須:“愿聞其詳啊。”
有游客將“雞柳是雞身體上哪個部位”誤答成——“雞的劉海”。
房大人:“先生真乃當代臥龍。”
在《盛唐密盒》的“穿越版”知識問答里,答對有獎拿,答錯就合影——
上臺答題快樂無邊,誰也不會尷尬。
“《西游記》中九九八十一難,第一難是什么?”
“不知道?不要緊,來,拍個照。”
明明是流程化的知識問答,卻被兩位大人的妙語連珠,硬是整成相聲即視感。
難怪有網友感慨:“春晚沒他們我不看。”
這些問答題目其實說難倒也不算難,但就總感覺似曾相識又回答不上。
網友:“看過《盛唐密盒》,才明白九漏魚竟是我自己。”
爆梗頻出的“盛唐密盒”,被粉絲調侃為“漢語言博士再就業”“董宇輝2.0”。
實際上,“盛唐密盒”是由95年后、00后年輕人組成的組合。他們扮上古裝來,面白美須,儀態端莊,時而用手輕觸胡須,時而雙手一揮,衣袂飄飄。
“總之有內味兒。”
歷史上,真實的房玄齡和杜如晦同心輔政,一個擅長出計謀,一個擅長做決斷,故稱之為“房謀杜斷”。
“盛唐密盒”兩位扮演者,也是房大人拋梗出題,杜大人cue主線流程居多。
二人社交平臺賬號開通不到兩個月,粉絲就突破200萬。
評論區底下、直播間里,每天都不斷有觀眾涌進來學習:
“感覺要長腦子了。”
隨著盛唐密盒的爆火,背后的大唐不夜城、背后的西安又漸漸嶄露頭角。
“西安,越來越會玩兒了。”
她身穿飄逸唐裝、輕舞羅扇的樣子,一顰一笑都像極了穿越時空隧道而來的唐朝仕女。
當時,無數人從全國各地趕來蹲守“不倒翁女孩”的演出,只為了看一眼——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一夜爆紅的不倒翁女孩,成為很多人對西安“夢的開始”。
后來,由易烊千璽和雷佳音主演的網劇《長安十二時辰》大火,劇中獨到的大唐風情也帶火了主場景——長安(今西安)。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劇中,大雁塔、興慶宮、東市、西市,熙熙攘攘的大唐盛世令人心馳神往;
劇外,人們爭相到西安“大唐芙蓉園景區”“大唐不夜城”“永興坊”景區一探究竟。
馬蜂窩旅游網發布的數據顯示,該劇播出期間,西安的旅游熱度瘋狂上漲,劇名更是被網友稱為“西安24小時”。
火的不止景區,還有西安同款美食——“火晶柿子”“水盆羊肉”“胡餅”等等。
網友調侃:“因為一部劇,加速了西安羊群的死亡”。
如今,除了盛唐密盒,大唐不夜城的街區里還能看見各式各樣的能人異士。
除了“真人不倒翁”,還有“石頭哥”“懸浮兵馬俑”和“詩仙李白”等。
“石頭哥”身著唐代將盔,以大唐武士之神采,手握鐵錘鋼釬作鑿石狀;
“李白”則身穿一襲白衣,靠一根棍子懸浮在空中,人潮涌動間,他時而埋頭沉思,時而潑墨作詩。
這是獨屬于西安大唐不夜城的行為藝術。
在西安,看著滿城溜達的唐裝雅士,恍惚間真的會覺得自己仿佛做了一天的古代人。
或達官貴人,或紈绔子弟,或敦煌神女,或唐朝仕女;
或雍容華貴,或清雅淡然,或威嚴肅穆。
在西安,來來往往的人們,自成一道風景。
“不夸張地講,感覺每天有一億人在西安。”
有人不解,千年古剎大慈恩寺,不過就是一座殘舊佛寺,究竟有什么魅力?
大唐芙蓉園和大唐不夜城,不過就是“人造一條街”,到底有什么看頭?
中國留有古建筑、古文化的城市那么多,為什么唯獨西安爆了?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大約從西周開始,它就活躍在歷史長河的記憶和文人墨客的作品中。
千年古剎大慈恩寺,盡管被西安本地人戲稱是“爛慫大雁塔”,但它依舊是綿延數千年的存在。
貞觀年間,法師玄奘為了保存——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用于存放經書。
大唐芙蓉園,看似是“普普通通的一條商業街”,實際是仿照唐代皇家園林式樣重新建造的。
秦王時期,這里是著名的皇家禁苑——宜春苑,有了它,也才有了魏晉時期的文人曲水流觴,品詩詞歌賦,聊人生文學。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在西安,能看見飛檐斗拱的大唐不夜城、華燈初升的曲江池;看見白居易筆下“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得意;看見那從古詩古畫中走出的簪花仕女、青史留名的“房謀杜斷”……
環繞在其中,也難怪如今西安人總說:“上班如上朝”。
西安,更是長安,是十三朝古都,是有著三千余年的建城史的、經歷過盛衰起伏的歷史之城。
古往今來,無論是文人雅士、風流學者,還是帝王將相、平頭百姓,皆愛長安。
初唐車水馬龍時,“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大唐蕭瑟時,“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大唐變天,有人怒呼:“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僅唐朝一世的長安,便見證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富麗堂皇,也親歷了玄武之變的流血千里。
更不用提西周、秦漢、西魏、北周等13個王朝在此歷經的漫漫千年。
長安作為最厚重、最紛繁的背景板,藏起了《長安十二時辰》的權謀,也成就了《妖貓傳》的綺麗。
有網友因西安景區花車巡演的現代化設置,將西安比作“東方迪士尼”,甚至是“國產版環球影城”。
“盛唐密盒”的主創之一曾說:“迪士尼的米奇、玲娜貝兒是創作出來的IP,但李白、房玄齡、杜如晦卻在歷史上有過真實存在。”
“暗聞歌吹聲,知是長安路。”
西安不是“網紅”,它的爆火,是三千年輝煌累積出的必然。
西安的“盛唐宇宙”和過往種種,早該被更多人看見。
作者:槽值小妹。本文轉自網易新聞公眾號“槽值”,情感八卦吐槽,能走心也能講道理的妹子,既能提筆寫文,也能教你把妹撩,關注槽值尋找共鳴。公眾號:“槽值”(ID:caozhi163)微博@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