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助推自動化碼頭不斷跨越

導讀 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今年是第五屆進博會,也是洋山四期開港5周年,五年來洋山四期屢次成為中外記者打卡點。洋山四期是全球單體規模最...

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今年是第五屆進博會,也是洋山四期開港5周年,五年來洋山四期屢次成為中外記者打卡點。洋山四期是全球單體規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各種裝有產業鏈、供應鏈所必需的生活用品、工業產品在這里聯通世界,走向全球。


圖說:十臺橋吊同時作業 來源/采訪對象供圖

在近期舉行的進博會線下采訪中,洋山四期首席遠程操作員黃華介紹了洋山四期自開港以來的“巨變”。

從箱量看,2017年時堆場啟用了一個部分箱區,如今箱區已經堆滿。從2017年建成投產到2022年,洋山四期規模不斷擴大,作業能級顯著提升,2018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01萬標準箱,到了2021年完成570萬標準箱,“今年我們有望突破630萬標準箱。”

從規模看,開港時規模只有16條路,如今幾乎是當初的3倍多。“今年新設備上岸以后我們全面實現了設計時的遠期吞吐能力,目前碼頭自動化裝卸裝備的生產規模達到294臺。”

從船舶量看,當初船舶開靠比較少,如今停滿了,能停靠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船,目前每晝夜的作業量大概在2萬至2.2萬標準箱之間。

高效率的背后有一個強大的“數智平臺”。洋山四期團隊開發了數字孿生系統,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3D可視化技術,在虛擬空間中模擬一個洋山四期,在虛擬空間中進行壓力測試和系統優化迭代,然后運用到實際生產中解決實際問題,讓“智慧大腦”更加聰明、高效。像如此規模的碼頭,在傳統碼頭估計要配置1000人左右,洋山四期目前只有400人不到。在人工節約70%的同時,效率卻提高30%。橋吊單機作業效率達63.88自然箱/小時,生產指標屢創新高,碼頭整體效率較開港初期提高了30%,勞動生產率是傳統碼頭的213%。

洋山四期大顯神威的背后,ITOS系統發揮了關鍵作用。上港集團哪吒科技公司的總經理助理張傳捷介紹說,ITOS是哪吒科技自主研發的大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智能生產管控系統,是我國首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碼頭生產管理系統,打破了國外公司的技術壟斷。這套系統是洋山四期的大腦,采用創新的技術架構,攻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全域海量數據瞬時交互、計算、決策與執行的技術難題,以計劃自動編制、設備協同調度、過程智能控制、數智監控決策為核心模塊,指揮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智能高效運作,并始終保持全球領先。

2021年9月1日,上港集團以色列海法新港正式開港,該碼頭便復刻了“洋山四期”的技術亮點,是我國首次向發達國家輸出“智慧港口”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